|穷毕生精力主持发掘研究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 考古大家谭维四逝世享年91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 戎钰 通讯员 黄敏
“发现文物,并通过文物努力还原历史,洞悉历史的洋洋大观,这便是考古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 。”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如是总结其挚爱的考古事业 。
9月7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讣告:考古大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谭维四因病逝世,享年91周岁,中国考古界痛失巨星 。
这些镇馆之宝都与他有关
谭维四1930年4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起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历任文物考古队队长、业务秘书、副馆长、馆长,于1992年7月退休 。
谭维四毕生从事文博工作,主持发掘或组织领导发掘了随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纪南城、凤凰山秦汉墓等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遗存,为湖北文博事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65年秋,湖北荆州修建漳河水库,在城外望山发现大片古墓,时任湖北省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带队前往,主持发掘工作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湖北进行大规模楚墓发掘,湖北省博物馆如今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越王勾践剑,便是在此次发掘中惊世亮相 。
谭维四曾撰文回忆当年的发掘工作,着重提到当时针对剑身上所写的“越王”身份之谜,全国考古界展开的热烈讨论 。最终,郭沫若、唐兰、夏鼐等近20位顶级专家普遍认定:这位越王就是勾践 。
时光流转至1978年,谭维四带队主持发掘曾侯乙墓,就此开启了他这一生与曾侯乙编钟的不解之缘 。
在谭维四的著作《曾侯乙墓》中,他详细回忆了整个考古队是如何历经波折,让这座沉睡了2400年左右的地下宫殿重见天日 。
据研究,曾侯乙墓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万余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种类之齐全、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
其中,不少文物创下诸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先秦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酒器;目前所见最早的竹简实物;出土盏、漏匕、杯、带钩等一批金器,数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见,2156克的金盏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
而最重要的发现,当属十二律俱全、一钟双音的曾侯乙编钟,这是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乐器之王及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 。如今,曾侯乙编钟也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
他的《浏阳河》唱得特别好
2018年9月,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汉召开,当时已是89岁高龄的谭维四在医院为大会录制视频,回忆了曾侯乙编钟出土时的艰辛和激动,并寄语中青年考古工作者,要把编钟研究放在曾国历史的维度,放在世界文化的视野进行研究 。
他在视频中坦言,自己老了,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把曾侯乙编钟的问题研究透,将音乐考古和音乐文物的研究事业做下去 。
谭维四的期望,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最能体会 。张翔上世纪90年代与谭维四结缘,开启了二人长达30年的师徒缘分 。
“1991年,我还在武汉音乐学院学习西方音乐,那年谭先生受邀来学校开设音乐考古课程,学校安排我当他的助教 。”张翔还记得,当时学界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他在谭先生的教导下也萌发了对考古事业的兴趣 。
“毕业之后,谭先生就把我引进到了省博,带我去各个考古工地,还把他在北大学习的教材都赠送给我,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我,将我引进了音乐考古和音乐文物研究领域里 。当时有同事开玩笑说,我的商周考古课上的是私塾,谭老师亲自教的 。”张翔告诉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其实当时谭老先生走路已经需要搀扶了,但他依然坚持亲自去考古工地,不愿意离开一线 。
在张翔的印象中,谭老师在工作之余是一位特别热爱生活,尤其对音乐情有独钟的人 。“他唱《浏阳河》特别好听,其实老师年轻时上过音乐学校,后来来到了湖北,从事了考古事业,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很多歌他都唱得很好,我印象很深 。”
张翔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谭老先生在考古业务上的出类拔萃 。“他退休以后把自己的手稿都留给了我们,我翻阅这些资料的时候才领悟到,原来他在发现曾侯乙编钟的那一刻,脑子里就已经有完整的工作计划了:哪些是乐器,哪些是零件,如何提取,如何保护……因为他是非常热爱音乐的人,又有深厚的考古功底,所以他能比其他人更了解这些编钟 。有时候想一想,由他来主持发掘曾侯乙编钟,或许也是一种缘分 。”
张翔认为,曾侯乙墓的发掘和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在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音乐考古能作为一门学科存在,也是靠谭先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
据张翔透露,谭维四老先生离世前,一直在念叨的就是如何将曾侯乙编钟研究得更透彻一些,“人生有涯,他也很遗憾自己不能继续研究下去了,弥留之际都在惦记这件事 。”
他是湖北考古事业的丰碑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在曾侯乙墓发掘和整理、研究过程中,谭维四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与来自音乐、古文字、科学技术史等多学科的学者紧密合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
“谭老先生在我们考古事业起步的那个年代,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不管是在博物馆的工作,还是对曾侯乙墓进行的发掘,都将湖北整个考古事业推到了新的高度 。”据方勤介绍,谭维四主持发掘曾侯乙墓期间组织编写了《曾侯乙墓》考古报告,该报告荣获1999年中国社科院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同时,由谭维四主持的曾侯乙编钟复制项目,曾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
2013年,谭维四入选湖北文化名家 。方勤深情回忆道,“谭老先生是一位很宽厚的人,他这一生为考古做了很多事,但他花费心血最多的是致力于曾侯乙墓的发掘研究,一个人一生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为其奋斗一生,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敬仰 。”
【|穷毕生精力主持发掘研究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 考古大家谭维四逝世享年91岁】方勤还记得,当年谭维四先生四处奔走,推动武汉大学创立考古专业,“他的举动引起了全社会对考古事业的关注,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为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可以说,他是湖北文物考古事业的一座丰碑 。”
推荐阅读
- 香喷喷的肉末茄子,简单好做,超下饭,吃一口回味无穷
- 成本3块钱的早餐饼,不放面粉,软糯香甜,老人孩子吃到回味无穷
- 此物好吃过面包,不用油不放水,简单易做,早上来一锅,回味无穷
- 它是“穷人的阿胶”,三天吃一次,皮肤白里透红,连腮红都省了!
- 农资|扯掉假农资的“美丽外衣”:坑农招式层出不穷,忽悠团防不胜防
- 武汉70后老两口午餐走红朋友圈,网友:吃饱吃好不浪费拒绝精致穷
- 四道很朴实的家常菜,鲜香味美,好吃特别下酒,令人回味无穷
-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馒头这样吃真高级,比披萨还香,做法还简单
- 孩子点名要吃的美味菜,香气扑鼻,吃一口回味无穷,孩子夸
- 香椿这做法,只需一种调料,其他通通不用放,简单美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