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交通运输、农林渔业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 三 )


“目前在港渔船共有4467艘 , 转移渔船1290艘 , 台风影响海域无作业船只 。 ”在福建省渔业减灾中心值班室内 , 工作人员正通过北斗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台风可能经过海域的船只动态 , 及时通知提醒外海渔船回港避风 。 电脑屏幕上 , 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代表渔船的三角符号 , 点击符号 , 就跳出该渔船的具体位置、大小、型号、船主姓名及电话等详细信息 。
台风侵袭频频的福建 , 已有1万多艘捕捞渔船安装北斗示位仪 , 实现了船舶自动识别、定位、报警等功能 。 24小时不间断掌握船只动向 , 精准定位……渔船的海上状况都在北斗系统“视线”内 。
就在“黑格比”登陆前夕 , 福建闽中渔场海域一艘渔船突然间失去动力 , 情况十分危急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接到报警信息后 , 通过船载北斗示位仪迅速掌握求助渔船的定位及周边渔船信息 , 第一时间组织周边作业渔船进行救助 , 船上4人最终成功获救 。
出海作业能实时监控 , 遇险可随时报警 , 在海上能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 北斗导航终端已成为渔船的出海标配 , 北斗成了渔民口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 据统计 , 全国7万余只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 , 累计救助1万余人 。
精准农业成为北斗应用的“忠实用户”;货车接入北斗数据后 , 实际位置、运行路线、载货量、油耗、里程等数据都一目了然
“您好 , 欢迎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清晨5点来钟 , 在江苏兴化粮食产业园区 , 创优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倪新桃坐进联合收割机驾驶室 , 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中控台上一个小盒子的按钮 。 甜美的女声随即响起 , 收割机自动点火 , 开始行走、作业 。 倪新桃把手习惯性地搭在方向盘上 , 但不用任何操作 。
当了十几年的农机手 , 倪新桃觉得这个麦收季最轻松 。 一趟下来 , 收割机走到地头 , 连拐弯、调头这样复杂的操作都不用他上手 。 三五下的工夫 , 收割机就调转机头 , 继续沿直线奔跑在麦田中 , 人坐在驾驶室里看着就行 。 “这个小盒子真神奇 , 干农活省心 。 而且精确播种 , 用种量也节省了 。 ”倪新桃连连赞叹 。
小盒子其实是由南京农业大学领衔研发的“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的“智慧大脑” 。 2019年下半年 ,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田永超带着团队 , 给合作社的每台农机都装上了这个小盒子 。
“北斗导航满足了农机装备精确作业、农艺处方精准实施的需求 。 ”田永超说 , 农业科研人员在智慧麦作的技术体系上有不少研究积累 , 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植物长势等开具不同的农艺处方 。 以前这些技术、处方的推广 , 精确播种、精准施肥等操作 , 还需要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农机手怎么设定参数 。 将北斗导航与智慧麦作系统结合起来 , 只需开发出一套嵌入式系统 , 自动接收系统指令并获取空间位置信息 , 再规划好作业路线 , 直接给农机下达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各项作业指令 , 农机就能自己跑起来 。
在新疆阿克苏市 , 借助北斗系统 , 盘旋于棉田上空的植保无人机精准有序地喷洒着农药 , 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在广东湛江 , 北斗无人插秧机自动作业 , 不到10天就完成了往常至少需要3个人15到20天才能完成的550亩水田插秧作业……目前 , 国内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部署超过2万台/套 , 可节约50%的用工成本;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对10万多台农机进行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 , 有效提高产量5% , 农机油耗节约10% 。 北斗“技能”深度融入农业生产 , 精准农业成了北斗应用的“忠实用户” 。
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统的行业应用早已如火如荼 ,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