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深度解读《信条》:从始至终还是由终至始?诺兰隐藏在片中的时间密码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 , 建议第一遍观看影片后阅读 。
作为个人风格极为强烈的导演之一 ,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中国内地的标签 , 似乎总与“烧脑”脱不了关系 。 在诺兰新片《信条》进行媒体提前观影后 , 不少看过第一遍的媒体人或电影KOL认为这部影片的复杂程度远超诺兰曾经的《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 , 观影门槛“高的惊人” 。
普通观众真的很难看懂吗?或许以一个主动拥抱、更加平和的心态观看《信条》 , 更容易在诺兰设置的迷宫中找到出口 。 (观看前 , 可以通过《对话主创:诺兰如何用科幻重塑好莱坞谍战大片?》了解到该片的幕后制作信息 。 )
克里斯托弗·诺兰|深度解读《信条》:从始至终还是由终至始?诺兰隐藏在片中的时间密码
本文插图
《信条》剧照
要看懂《信条》完全没有那么难 , 毕竟是一个已经构思6、7年的项目 , 诺兰起码在切入故事时非常贴心 , 让观众的视角可以跟随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特工主人公 , 一点点认识“信条”这个组织 , 以及他们那个世界正在面临的危机 。
在诺兰的影片当中 , 常常见到以“强设定”开场 , 比如《盗梦空间》里进入梦境的设置 , 《星际穿越》里地球农作物枯萎等等 , 《信条》中同样如此 。 开场的主人公(约翰·大卫·华盛顿的角色并没有出现任何姓名)跟观众一样 , 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颗棋子 , 看上去是埋伏在一场恐怖袭击中解救接头人的特工 , 实际上只是在任务失败后被“信条”组织进行测试 , 拥有了解目前世界所受最大威胁资格的“工具人” 。 而这项威胁 , 正是未来的人类对当下时空的人类挑起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 观众可以随着主人公 , 找到“信条”组织获得帮助 , 再接触到肯尼思·布拉纳饰演的反派安德烈·萨塔尔 , 最终阻止他引爆“公式” , 避免了全世界的时间逆流 。
要看懂《信条》 , 接受影片所传达的定义尤为重要 。 在片中 , 会有不同的人跟主角解释 , 未来的人是如何通过对物体的熵进行逆转 , 令其可以在时间线上逆流 , 形成时间逆转 , 回到过去 。 在之前的采访人员会上 , 诺兰表示这样的设定 , 也是基于目前物理学界的认识所做的合理的假设 , 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 对普通观众来说 , 如果没有物理学相关知识 , 并不需要去深究这一设定本身的可行性 , 就算对其一窍不通 , 也完全不会影响对《信条》整部影片的观感 。 只要记住“这就是一个设定” , 跟《盗梦空间》里他们能用一台机器潜入人的梦境一样 , 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跟上故事的节奏 。 因为在《信条》中 , 诺兰刻意让节奏变得尤其快 , 信息量也有些过载 , 如果不全神贯注跟上节奏 , 很有可能错过关键信息 。
克里斯托弗·诺兰|深度解读《信条》:从始至终还是由终至始?诺兰隐藏在片中的时间密码
本文插图
《信条》剧照
在时间逆转上 , 诺兰抛出了很多设定 , 比如逆转后不能跟另一个自己有任何直接接触;逆转后的人的肺无法通过正向的空气 , 需要带面罩吸氧才能生存;逆向后的能量也相反 , 逆向的人被火烧会冻死 。 这些设定 , 都在片中有着明确展现和作用 。
他也直面了常常困扰时间旅行影片的“祖父悖论” , 用“信条”组织的纪律进行了回答 。 至于宿命论 , 也被放在牢不可破的组织纪律当中 , 主人公自己就是经历了生死才得以通过考验 , 彰显整个组织的高标准、严要求 , 一定程度上对生死都能置身事外 。 在影片结尾决定再度回到战场去帮主人公打开门锁的尼尔 , 就是充分清楚未来的自己明明也在爆炸的坑洞下面 , 却只有主人公与行动组组长两人能够获救的命运 。
越是复杂的设定越容易出现冲突 , 如果将时间线拉至更长 , 《信条》中的设定不一定不会出现BUG , 但在《信条》的两个半小时故事当中 , 是几乎无懈可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