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一边被马斯克强怼,一边受巨头追捧:它会是完美的「能源终结者」吗?


【编者按】面对高昂的成本 , 诸多车企“知难而退” 。
本文转载自未来汽车Daily , 原作者吴晓宇;由亿欧汽车整理转载 , 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
特斯拉掀起的电动化革命尚未完全绽放 , 氢燃料电池的风口再次袭来 , 比人们预料中更快更猛 。
8月25日 , 上汽集团旗下氢燃料电池子公司捷氢科技官宣 , 或将在2022年登陆科创板 。 而在15天前 , 顶着“氢能第一股”的光环 ,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 交易日首日开盘价高达260元/股 , 市值一度飙升至142亿元 。
国际方面 , 氢燃料电池企业也风头正盛 。 今年6月 , 氢燃料电池企业尼古拉顺利登陆纳斯达克 。 上市仅5天后 , 成立仅6年的尼古拉市值便超越“百年老店”福特涨至340亿美元 , 并斩获14000辆卡车订单 , 潜在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 并被投资者押注为“下一个特斯拉” 。
广义上来讲 , 燃料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 , 将燃料及氧化剂中蕴含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 氢燃料电池便是将氢作为燃料 , 与氧气分别进入到电池的阳极和阴极 , 反应后转化为电能 。 相比锂电池从制造到报废都会产生污染 , 氢燃料电池的副产品是水 , 更为环保 。
【汽车市场|一边被马斯克强怼,一边受巨头追捧:它会是完美的「能源终结者」吗?】另一方面 , 氢燃料电池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锂电池的“里程焦虑” , 比如本田此前推出的Clarity氢燃料车型 , 可以做到“加氢3分钟 , 续航750公里” 。 相比之下 , 特斯拉今年4月推出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也仅有668公里 , 略逊一筹 。 因此 , 外界曾调侃称 , “氢燃料技术是马斯克最讨厌的黑科技” 。
然而 , 氢燃料电池发展也有尴尬的瓶颈 , 成本过高、加氢站基础设施尚未铺开、产业链综合效率不高等不利因素阻碍着氢燃料电池的发展 。
如今 , 多方政策助力氢燃料电池成为新能源领域新的弄潮儿 , 被马斯克强怼的氢能源能如业界所望成为“能源终结者”吗?
巨头押注 , 风口正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氢燃料电池出现在美国阿波罗飞船上 , 但受制于成本瓶颈 , 随后陷入长期停滞 。
相对柴油汽油 , 氢能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再生 。 因此 , 上世纪90年代 , 在资源紧俏国情的影响下 , 日韩两国在氢燃料电动汽车研发上暗暗发力 。 1996年 , 丰田汽车成功研发出第一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 , 拥有高压储氢罐、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加氢站等多项专利 。 2014年 , 丰田正式发售氢燃料电池车Mirai 。
在续航里程和储能上 , 氢燃料电池的实力轻松碾压锂电池电动车 。 2014年发售的Mirai , 加氢只需要3分钟 , NEDC工况续航600km;而在2019年10月东京车展上 , 丰田发布下一代Mirai Concept , 通过改善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以及增加氢气存储的容量 , 新车续航里程增加30% , 达到845公里 。
相比之下 , 2015年推出的特斯拉Model X续航里程250英里(约400公里) , 在充电桩上需要花费30分钟才能充满电 , 而慢充时间甚至达到8小时左右 。
此外 , Mirai量产表现同样出色 。 官方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其全球累计销售已经超过了10000台 。 得益于规模化量产 , Mirai的成本从最初立项时预计售价1亿日元(约600万人民币) , 压缩到2018年日本国内补贴后售价500余万日元(约30万人民币) , 整体成本下降约 90% 。
在丰田看来 , 新能源产业的正确发展历程应当是:混动—插电式混动—电动—燃料电池 。 因此 , 丰田坚持认为新能源最终的赢家一定是燃料电池 。 日本政府也选择为这一观点买单 , 根据日本国内的战略目标 , 到2040年氢燃料的保有量将有目前的2000辆增加到300万至600万辆 , 同时车载电池的单位输出功率将增至当下的3倍 。
除丰田外 , 多家车企仍也在抢占氢时代发展的先机 。 2019年8月 , 现代汽车发布氢燃料电池车NEXO , 称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800公里 。 2020年4月 , 宝马重申计划开发氢燃料电池 , 并透露了将会出现在宝马氢动力下一代原型车上 , 或将在2020年上市 。 8月18日 , 捷豹路虎也宣布正在推进代号为“宙斯”的氢燃料电池开发项目 , 并宣称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将在2030年面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