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诗教需要注重“用户”思维( 二 )

  当前诗教方法多在沿袭传统 , 注重文本、技法解读 。 格律、比兴等方法固然重要 , 但缺乏诗与人生境界、时代语境的贯通 , 不是诗教 , 是教诗 。 诗教的最高境界是起于技法 , 终于境界 。 通常评价一首诗好 , 都会说好在有境界 。 境界是诗人“理想自我”(艺术形象)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张力 , 通过诗歌意境显现而照亮世界 。 王国维就把“境界”作为诗词评价标准 , 认为“大诗人所造之境 , 必合乎自然 , 所写之境 , 亦邻于理想” 。 他强调“境界”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根基和理想之维 , 现实和理想之间有一座桥——实践 。 作为精神生产的诗 , 与物质生产休戚相关 , 是人生实践的组成部分 。 只有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 看懂诗人的实践 , 才能超越单调的传授知识 , 达到塑造理想人性 , 实现理想人生 , 建立理想社会的目的 。

  精准传播 , 深耕细作 , 才能把境界教育贯穿到底

  新兴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媒介组织 , 不止承载内容 , 还提供更多服务 。 融媒体时代的诗教要用好新媒介平台 , 把丰富的内容和服务提供给渴望“诗和远方”的用户 , 这里“用户”思维 , 替代了传统诗教中的“听众”“受众” 。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按照“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思路 , 精心设计全媒体传播 , 收效显著 。 该节目融产品全网触达人数超过41.6亿 , 阅读量和视频播放量超过6.67亿次 。 融媒体环境下 , 诗教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覆盖力 , 对传统诗教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 精准传播 , 深耕细作 , 才能把境界教育贯穿到底 。 当代诗教与传统诗教“一站式”传播不同 , 能够迅速响应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 , 提供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诗词教育服务 。

了解到   《经典咏流传》节目是融媒体时代诗教的代表 , 声光电营造的舞美 , 当代人喜爱的演唱形式 , 加之对经典的适当拓展 , 使该节目“一炮走红” 。 该节目不仅化用经典诗词、提升了原意 , 而且通过表演、分享、推送 , 在微博、微信、音乐平台“全面开花” 。 其中 , 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对袁枚《苔》的倾情演绎 , 把一首沉寂了三百年的诗“复活”了 。 这首歌感动亿万中国人 , 成为2018年春节热门歌曲 。 “苔花如米小 , 也学牡丹开”是三百年前随园主人袁枚的理想 , 而歌曲加入了当代解读:“未来已打开 , 勇敢的小孩 ,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 , 世界是纯白 , 涂满梦的未来 , 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 被改编后“苔” , 激活了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 抵达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 这就是有血有肉有魂的诗教 。

  诗教自古以来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 , 也是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 在这个时代 , “娱乐八卦不学诗 , 无以言”不是历史说辞 , 而是未来对现实的深情呼唤 。

  (作者:宋湘绮 , 系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王诗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