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手作人 | 蜗居在南锣鼓巷里的剪纸人

在工业化兴起时 , “手工制作”一度成为生产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代名词 。 然而 , 到了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 , 人们又开始厌倦由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毫无差别和特色的产品 , 手工制品又恢复了活力 。“手作人”的使命是制作真正的手工制品 。 他们以贩售手工制品为生 , 以拥有卓越的手工技术为荣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推出“手作人”系列 , 挖掘隐秘在“手作”江湖里的各色达人的故事 , 他们将智慧融入生活 , 也让手艺更加鲜活 。不知该如何讲述张永红的故事 , 他的人生跌宕起伏 , 苦乐参半 。 说得太苦 , 怕听者沉溺于同情而忽略了他原本的才能 , 说得太轻松 , 这却又不是张永红真实的生活写照 。 我对张永红说 , 你把你的经历“剪”出来吧 , 这一定是一幅无人能敌的作品 。因为在这件作品里 , 人们会看到 , 上天没有给张永红一个自由的身体 , 却让他拥有了一双灵巧无比的双手和一颗坚韧顽强的心 。4平米的剪纸店如果你去过北京的南锣鼓巷 , 是否遇见过这样一间店铺——它坐落在南锣鼓巷东南角的炒豆儿胡同里 , 面积不足4平方米 。 没有气派的门面和醒目的招牌 , 没有24小时循环播放的扩音喇叭 , 也没有漂亮的服务员卖力地往你手中塞小广告……你低着头刷着手机 , 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 即便视线落在了窗上的红色剪纸上 , 或许也只是停顿几秒 , 便被从主干道上传来的喧闹声吸引走了 。2008年 , 张永红加入“北漂一族” , 寻寻觅觅 , 终于在南锣鼓巷这一隅偏僻处扎根下来 , 虽然只有4平米的空间 , 但是靠着这间小店 , 他向来到南锣鼓巷的游客们推销自己的剪纸作品为生 。地方手作人 | 蜗居在南锣鼓巷里的剪纸人
张永红在南锣鼓巷附近的剪纸店铺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 张永红 图“4年前 , 生意还不错 , 30块钱一张 , 有时候做的还赶不及卖的 。 那时候来旅游的年轻人、大学生买的最多 , 偶尔也会有老外 。 老外喜欢花花草草自然类的主题 , 中国人喜欢福禄寿财喜庆的花案 。 ”买剪纸的人多 , 来想拜师学艺的人也不少 。 2017年 , 张永红通过国家级联合法人社团艺术评审专家委员会审定 , 荣获“工艺美术家”资质 。 2018年 , 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艺文化最具影响力剪纸工艺大师评选中 , 获“冠军金牌剪纸工艺大师”称号 。地方手作人 | 蜗居在南锣鼓巷里的剪纸人
每一笔的刻画都让人震撼 。获奖后的一段时间 , 张永红一度成为媒体焦点 , 采访人员们蜂拥而至 , 想要报道他的故事 。 “有的人来了好几次 , 实在不好意思拒绝 。 但我跟他们说 , 我有什么好采访的呢?”“没感觉自己红了 , 有没有奖金也无所谓 , 主要这是对你手艺的肯定 。 ”张永红说 。事实上 , 张永红的确没有“红” ,权威认定的荣誉未曾给他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 随后的几年 , 他仍然蜗居在南锣鼓巷这片立锥之地 , 靠剪纸维生 。 只是周围的一切变化得太快——北京的房租一直在涨 , 南锣鼓巷的店铺越开越新潮 , 游客们拿着手机这儿拍照 , 那儿拍拍 , 但大家对手工剪纸的兴趣似乎不如从前那么浓烈了 。“大家进来看看 , 拍拍照也就走了 , 偶尔买个8块、10块的生肖 。 ”地方手作人 | 蜗居在南锣鼓巷里的剪纸人
《猫戏蝴蝶》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 , 原本不见起色的生意更加雪上加霜 , 张永红两度因为交不出房租险些被房东请出 。 12年北漂的生活似乎又要回到起点 。而这时 , 他常常想起遥远的家乡 , 那里有他想念的人儿和融在黄土地里对剪纸浓浓的热爱 。家乡的剪纸情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 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 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 , 人们就运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等各种材料进行雕刻 。 到了汉唐时代 , 妇女喜用金银箔剪成花钿贴在鬓角为饰 , 也被认为是剪纸最早的雏形 。 南宋时期 , 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已经开始出现了 。 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 , 当时的杭州就有专门的“剪镞花样”者 , 有人善剪“诸家书字” , 有人专剪“诸色花样”。剪纸在民间 , 特别是在农村保存了丰富的血脉 。 逢年过节 , 婚丧嫁娶 , 乡民们都会自备剪纸装点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等处 , 以求吉祥如意、福寿之意 。 另外 , 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 比如北方剪纸粗犷豪放、纯朴简练 , 南方剪纸则更倾于秀雅繁茂、精致和美 。地方手作人 | 蜗居在南锣鼓巷里的剪纸人
张永红在陕北的老家1973年 , 张永红出生于陕北延川的一个乡村 。 从他记事起 , 奶奶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剪纸高手” 。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 , 都要人找到家里来 , 请奶奶剪窗花 。陕北剪纸线条淳厚有力、剪纹简洁 , 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边塞特色 。 奶奶不用画画 , 不用打线稿 , 直接上手就可以剪出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和花花草草 。 后来奶奶老了 , 做不动了 , 村里人又开始来找母亲剪 。剪纸没有“传女不传男”的说法 , 但是在村里 , 被指望着养家糊口的男人们一般不会干这种手艺活 。张永红12岁跟着奶奶学习延川剪纸 , 是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 , 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 无法参与繁重的体力活 。 身体的不自由让他只能天天坐在院子里 , 用画笔临摹眼前的猪、牛、羊、鸡 , 反复画 , 反复观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