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琢磨相声传承这件事”
相声是传统艺术 , 深受群众喜爱 。 相声艺术的发展现状、队伍建设、原创力提升等 , 一直都是观众关心的问题 。 围绕这些问题 , 本版邀请相声演员和曲艺研究专家 , 共同探讨相声艺术的发展 。——编 者核心阅读一段经典的相声 , 我觉得应该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塑造出典型的人物性格、幽默生动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思想性相声作品的讽刺应该是委婉的 , 是援之以手 , 寓教于乐之中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 说相声是有底线的我正式从艺至今已经63年了 。 大家都觉得我学说相声是顺理成章的事 , 因为我生在曲艺世家 , 从我曾祖父马诚方、祖父马德禄、父亲马三立 , 到我这辈 , 再到我儿子马六甲 , 已经是第五代了 。 我从小就在相声场子里跑 , 在我的记忆里 , 家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角儿” 。 我喜欢京剧 , 12岁时考入天津戏校 , 坐科6年 , 学武花脸 , 但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说了相声 。 可以说我的一生是与相声相伴的一生 , 相声让我品尝了太多酸甜苦辣 。相声是典型的通俗艺术、市井文化 。 从新中国成立前撂地演出到后来进入茶馆、小剧场 , 在我印象里 , 相声没有特别火爆的时候 。 我父亲马三立曾感叹说 , 什么时候相声观众的数量能像球迷那么多就好了 。 现在他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相声演出也有了成千上万人的大场面 , 观众愿意花高价去买票 , 甚至一票难求 。 有更多人关注相声 , 这是好事 。相声是传统艺术 , 又是创新的艺术 , 学相声、说相声的人 , 应该把传统相声不断继承、丰富、发展 。 过去相声老前辈们说的相声 , 内容长、节奏缓 , 适合当时慢娱乐时代观众的口味 。 但放在当下 , 可能只有极少数相声迷才坐得住 , 能静心品咂出其中的滋味来 。 到我父亲说相声时 , 内容已经精炼浓缩了不少 。 再到我说相声 , 节奏更紧凑了 , 本子删繁就简 。 我加工整理了不少传统作品 , 如《大保镖》《红事会》等绝迹舞台很久的段子 , 效果都不错 。 因为有学戏的底子 , 在《大保镖》《论拳》《五味俱全》《学跳舞》等作品中 , 我融入了铁门坎、双飞燕、虎跳、飞脚、刀花等戏曲表演元素 , 很多观众称我为“武哏” 。 还有的人为相声原声配像 , 加工制作成动漫、相声TV等形式 , 很有创意 , 也丰富了相声艺术的视觉效果 , 我认为对相声的传播和普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我也被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 , 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 我一直在琢磨相声传承这件事 。 2007年 , 儿子马六甲帮我挑选出50多段我表演过的马氏相声代表作 , 同时将我的创作心得、表演经验、技巧要领等编辑整理 , 出版发行了《笑匠杂笈》一书 。 这本书现在已经刊印第三版了 , 不少学相声、说相声的年轻人拿这本书作为范本 , 我很欣慰 。 过去人常说 , 艺业不可轻传 , 但我觉得相声艺术要打破这类旧观念 , 才能有新发展 。相声和众多姊妹艺术之间都有互学互鉴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从本质上和小品、脱口秀等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 , 就像狗不理包子 , 不管怎么改良 , 也不能把它变成汉堡包 。一段经典的相声 , 我觉得应该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塑造出典型的人物性格、幽默生动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思想性 。 相声的创作和演出 , 应该大俗大雅 , 接地气 , 要把观众留住 , 必须研究观众的心理 。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包袱堆砌 , 这样的艺术是纯粹的机巧 , 难以真正触碰观众的心灵 。 没有共鸣 , 难以成就力作 。相声到现在有100多年的历史 , 名家辈出 , 各具风格 , 有的以说见长 , 有的以唱见长 , 有的擅于模仿 , 有的台风火爆 , 有的幽默含蓄 ,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 通过传帮带 , 又汇集起大批的学习者、效仿者、传承者 , 给相声艺术注入了活力 。 马氏相声被大家推崇 , 得益于贴近生活 , 人物刻画细腻生动 。 包袱笑料的特点讲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马氏相声往往是直接从生活点滴中汲取创作营养 , 以第一人称“自嘲”式的表演娓娓道来 , 冷面滑稽 , 外松内紧 , 含蓄隽永 , 口风像在和观众拉家常 , 不靠炫技 , 表现风格自然朴巧 。 我创作的相声《纠纷》就是多次到派出所体验生活 , 从民警处理的一起小得不能再小的街市冲突中获得灵感 。 观众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 真实可信 , 故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得容人处且容人”的思想 。 相声作品的讽刺应该是委婉的 , 是援之以手 , 寓教于乐之中起到一定警示作用就可以了 。我父亲总说 , 得经常问问自己凭借什么吃饭养家 。 站在台上表演是他一生的情感寄托 , 对观众的尊重和热爱刻进了骨子里 , 即使在人生最艰难的阶段也没有放弃 。 《买猴》这部作品 , 当年由其他演员最初表演 , 效果不好 , 才派给了我父亲 。 他拿回来进行二度创作 , 拆了改、改了拆 , 反复琢磨这个本子 , 用脑过度 , 甚至还曾经从凳子上摔下来磕破了头 。 我小时候练习贯口 , 声音大了 , 父亲就说:“干嘛呢?你站在台上说相声 , 要让观众听了舒服、不累 , 有一种美感 。 ”他多次告诫我 , 说相声是有底线的 , 绝不能拿观众找乐子 , 包袱要谑而不虐 , 格调低下的不要说 , 因为说完你自己就成了段子里那个俗人了 。想说好相声 , 首先要练好基本功 ,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 嘴皮子得干净利索 , 像报菜名、地理图这类贯口 , 都是基本功 。 还要博采众长 , 兼收并蓄 , 因为相声和其他各种曲艺形式分不开 , 和中华传统文化更分不开 。 必须不断经历舞台磨炼 , 厚积薄发 , 别老想着一夜成名 。 基本功不好 , 传统的东西“拿不动” , 即便煊赫一时 , 终将陷入沉寂 。 我父亲晚年时 , 经常在台上说了十多分钟没使包袱 , 观众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 耐心地等 , 知道最后准有意想不到的包袱 。 一方面是天津观众非常幽默 , 不喜欢听浅显的 , 喜欢耐人寻味的段子 。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父亲的艺术造诣和他在观众心目中的人缘 , 这就需要长期的舞台实践和艺术积淀 。而今相声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 年轻相声演员比老一代有文化 , 学习途径、实践机会也多 , 只要他们肯下苦功夫 , 我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 弘扬这门传统艺术 , 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本报采访人员朱虹采访整理)马志明 , 国家一级演员 , 创作、整理、表演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传统相声 , 代表作有《大保镖》《地理图》《论拳》《报菜名》《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纠纷》《五味俱全》等 。
推荐阅读
- 俄罗斯一直不干涉阿亚冲突,因为没钱?
- 七十年代的农业机械化
- 厦门玩乐|侯赤:为了学生,我愿意一直“折腾”
- 《小大夫》热播 王真儿反差演绎“相声喜剧人”
- 小品相声|人生赢家!郭德纲身价保守50亿,妻子王惠直言只是她旗下艺人
- 今年日本难得不领炸药奖,但韩国一直没得领
- 追剧小能手|有“降级风险”的4所双一流, 实力排名一直不不乱, 确实有些吃亏
- 爸爸的朋友视频把我认成我妈并赞不绝口
- 孙女返程爷爷雨中相送不肯离开|孙女返程爷爷雨中相送一直站在小道上看着孙女不肯离开
- 米格战斗机究竟为什么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