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要好自为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 , 要好自为之
01
如果把人类文明的整体看作一个婴儿 , 那也是一个早产儿 。 文明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自然进化 , 人类实际上是用原始人的大脑和身体进入现代文明的 。 那就有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没有外界照顾 , 人类文明这个婴儿是否将永远无力走出自己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被当作黄金时代——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仅3年多时间 , 第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其后仅8年多时间 , 人类就登上了月球 。 但很快 , 阿波罗登月计划因资金中断 , 取消了剩下的飞行 。 之后 , 人类的太空探索就像一块在地球重力场中抛起的石头 , 达到顶点短暂停留后急剧下坠 。 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登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其后 , 人类太空事业的性质悄然发生了改变 , 太空探索的目光由星空转向地面 。 阿波罗17号之前的太空飞行是人类走出摇篮的努力 , 之后则是为了在摇篮中过得更舒适 。 太空事业被纳入经济轨道——产出必须大于投入 , 开拓的豪情代之以商人的精明 , 人类心中的翅膀折断了 。
太空|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要好自为之
本文插图

02
回头看看 , 人类真的想要走出摇篮吗?20世纪中叶的太空探索热潮 , 背后的驱动力是冷战 , 是对竞争对手的恐惧和超越的愿望 , 是一种显示力量的政治广告——人类其实从来没有真心把太空当作未来的家园 。
人类文明要想在人为或自然的环境变化中长期生存 , 只能把环境保护由被动变为主动 , 整体性地调整和改变地球环境 。 比如为缓解温室效应 , 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案 , 包括在海洋上建立大量巨型太阳能蒸发站 , 把海水蒸发后喷入高空 , 增加云量;在太阳和地球间的拉格朗日点 , 给地球建造一面巨大的遮阳伞 。 这些工程无一不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 其规模之大 , 如上帝的手笔 , 所涉及的技术 , 都是在科幻作品中才有的超级技术 , 其难度远大于太阳系内的星际航行 。
除了技术上的难度 , 从经济层面上看 , 环境保护与太空开发十分相似:都需要投入巨量资金 , 初期都没有明显的经济回报 。 但人类对环保的投入与对太空的开发相比 , 大不成比例 。 以中国为例 , “十二五”规划中计划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为3万多亿元人民币 , 但对太空探索 , 只计划投入300亿元左右 。 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
太空|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要好自为之
本文插图

03
太阳系中有着巨量资源 , 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资源 , 从水到金属再到核聚变燃料 , 应有尽有 。 按地球最终养活1000亿人口计算 , 整个太阳系的资源总量可以养活10万个地球的人口 。
现在 , 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人类放弃了太空中的10万个地球 , 只打算在一个地球上生存 , 而生存手段还是环保 , 一项与太空开拓同样艰巨、冒险的事业 。
太空|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要好自为之
本文插图

同环保一样 , 太空开发与技术进步是互动关系 , 太空开发会促进技术进步 。 在阿波罗工程之前 , 美国并不具备登月的技术 , 相当一部分技术是在工程进行中开发的 。 核裂变技术在地球上已成为现实 , 实现太空核推进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可控核聚变虽还未实现 , 但只存在技术障碍 , 而不是理论障碍 。
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40多年前 , 登月飞船上的导航和控制计算机 , 其功能只相当于苹果4代手机的1‰ 。
太空|刘慈欣:人类是宇宙的孤儿,要好自为之
本文插图

04
太空开拓与过去的大航海时代相似 , 都是远航到一个未知领域 , 为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 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 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哥伦布的航行在当时得到了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女王的支持 , 但女王自己也供不起这支船队 。 据说她把自己的首饰都典当了 , 资助哥伦布远航 。 事实证明 , 这是最明智的一笔投资 , 以至于有人说世界历史从1500年开始 , 因为那时候人们才知道整个世界的全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