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风物志】榆林窟《老人入墓图》壁画记载了一段匪夷所思的丧葬( 二 )


《史记》中曾记载过《孙元觉智救祖父》的故事:春秋时期 , 有个9岁的孩子叫孙元觉 , 从小孝顺父母 , 尊敬长辈 。可是有一天 , 孙元觉看到父亲忽然把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 , 要把他扔进深山里 。
孙元觉拉着父亲 , 不许父亲把祖父运走 , 父亲不理他 。孙元觉又跪着哭求 , 父亲依然不理 , 推车进山 , 将老人扔下 , 转身要走 。孙元觉急中生智 , 拾起地上的筐说:“我要带回家 , 到你老了 , 也要用它送你到这里 。”父亲一听 , 大吃一惊 , 问:“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元觉说:“父亲怎样教育儿子 , 儿子就怎样做 。”父亲悔悟了 , 他忙把老人从地上抱上车子 , 再推回家 , 从此十分孝敬老人 。这个故事从侧面记录了古代的“弃老”习俗 。
一名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仔细观看榆林窟第25窟《老人入墓图》 , 我们会发现 , 壁画中的坟墓并不是普通的坟墓 , 墓室里面装修成了佛堂的样子 。白衣老人安坐“生圹”中 , 神态安详 , 无悲无喜 , 仿佛在慈祥地叮嘱后辈儿孙 。
对于敦煌弥勒经变《老人入墓图》的研究 , 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这种特殊丧葬方式的文化来源 , 谢生保先生在《敦煌壁画中的丧葬民俗》一文中提出 , “老人入墓”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生圹”民俗 。谭蝉雪先生在《“老人入墓”与民俗》一文和《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一书中 , 阐述了“老人入墓”源于印度民俗中老人投河自尽的观点 。崔中慧在《敦煌弥勒经变中“老人入墓”的印度文化源流试探》一文中 , 虽赞同“老人入墓”源于印度文化的说法 , 同时提出了不同看法 , 认为“老人入墓”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生命四行期中第三阶段的林栖期 。另据学者们调查 , 敦煌的弥勒经变始于隋代 , 盛于唐 , 终于西夏 , 其中的《老人入墓图》也是始自盛唐 , 终于北宋 。
这幅壁画是以绘画的形式阐述了《弥勒下生经》中所描绘的“人命将终 , 自然行诣冢间而死”的内容 。
当时佛教经典《弥勒下生经》认为 , 信徒在临终前与世隔绝 , 一心念诵南无阿弥陀佛 , 可以得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 甚至可以进入极乐净土世界 。显然老人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 他希望自己可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诵经念佛 , 在安心修持中 , 离开今生 。
可画中这个正在抹眼泪的女人仍然为离开老人的今生而悲伤 。更多的人和她一样 , 还是在意着此生此世 , 春耕秋收的得与失 。
这幅壁画还透露出一个时代背景 。吐蕃在瓜州统治区推行“辫发易服”的民族政策 , 史料记载陷蕃地区的汉人只能在祭祖之时着汉服 。而老人白衣透额罗幞头 , 透露出陷蕃汉人的民族心理 , 在去世之前 , 老人表达出对大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
【老人|【风物志】榆林窟《老人入墓图》壁画记载了一段匪夷所思的丧葬】撰文丨黄建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