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潜艇到华龙一号 探访909基地
【从核潜艇到华龙一号 探访909基地】8月30日 , 对于中国核事业来说 , 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
【从核潜艇到华龙一号 探访909基地】50年前的这一天 , 在距离四川成都100多公里外的深山 , 一处代号“909”的基地里 ,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 , 标志着核潜艇动力装置达到设计目标 , 可以投入使用 。 4个月后的1970年12月26日 ,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 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
不止如此 , 陆上模式堆的建成也为新中国发出了核能第一度电 , 中国核电人依靠自己的力量 , 自主设计并逐步建成多种类型的研究堆 , 包括全球领先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 实现了核电由“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的华丽转身 。 可以说 , 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信心和底气 , 就是在909基地里浇筑的 。
在我国核能第一度电发出50周年之际 , 采访人员跟随中核集团工作人员走进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动力研发试验基地 , 感受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峥嵘岁月 , 探寻闪亮核电背后的精神力量 。
位于909基地的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址(中核集团 供图)
白手起家:“核潜艇 ,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如今的909基地机关小院 , 绿树成荫、静谧美好 , 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灰色墙面 , 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出一股古朴的味道 。 主楼正中悬挂的匾额 , 无声地诉说着这座普通小院那段极不寻常的历史:“核潜艇 ,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话是毛泽东对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发出的伟大号召 。 当时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核潜艇技术 , 向苏联提出援助核潜艇研制的想法被拒绝后 , 毛泽东毅然决定“我们自己搞” 。
但是 ,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 , 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 , 4.6万多台件 , 电缆总长90余公里 , 管道总长30余公里 。 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 , 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
1965年8月 ,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 。 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 , 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 。 于是 ,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 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 , 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自然条件恶劣的条件下 , 开始为“巨龙”铸“芯” , 为大国造“盾” 。
“909在什么地方?不知道 。 到909干什么?不知道 。 但我知道 , 祖国需要我 。 ”当时 , 绝大多数人在接到任务时 , 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 , 只知道一个代号叫909 , 但为国奉献青春、贡献知识力量是他们的共识 。
机关小院里至今还留有一处信箱 , 上面写着“成都291信箱” 。 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通信地址 , 曾是八千军民与家人唯一的联络方式 。 而面对当地老百姓的询问 , 他们只是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 , 来到四川发展水电 。
909基地对外称西南水电研究所 , 通信地址为成都291信箱 。 图为设在基地机关小院的信箱(薛鹏 摄)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中国核动力院”)原总工程师黄士鉴向采访人员回忆:“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 关于核动力装置的全部资料就是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 参加研制工作的几乎都是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 , 很多人所学的专业也与核不沾边 , 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 。 ”
没有条件 , 就创造条件 。 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发扬大团结、大协作、大会战、大家干的精神与作风 , 白天搞研究 , 吃住在工地 , 晚上学习后 , 又接着工作 。 他们用计算尺计算反应堆结构 , 用手摇计算机轮流计算着物理公式 , 一遍遍的计算 , 一次次的试验 , 使反应堆堆芯结构、控制、物理、热工等方面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
推荐阅读
- LPL|S10四大赛区一号种子出炉,流水的队伍,铁打的大师兄八进S赛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 文汇报|高分十一号02星成功发射!“长四”今年很忙
- 运载火箭|高分十一号02星成功发射,“长四”今年很忙
- 网易科技|中国成功发射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十一号02星"
- 东方网|长征四号乙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拉开高密度发射序幕
- 央视新闻|高分十一号02星发射成功
- 新华网|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 人民日报客户端|高分十一号02星发射成功
- LCK|LCK夏季赛结束,DWG零封DRX拿到一号种子,Chovy却成热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