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宝来|数据 | 消失的爱人:近500起女性被杀案罪案剖析( 二 )


本文插图

报告中相应的截图
2019年的报告显示 , 男性与女性的总被害比例为81:19 , 被亲密伴侣或其他家庭成员所杀的比例为9:16 , 被亲密伴侣所杀的比例为9:41 。
熊猫宝来|数据 | 消失的爱人:近500起女性被杀案罪案剖析
本文插图

报告中相应的截图
报告的全球统计范围包括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 , 各大洲之间的数据也存在差异 。 其中 , 欧洲的亲密伴侣及其他家庭成员杀人率最低 , 为38%;非洲的最高 , 达69% 。
中国所在的亚洲的相应数据为:31%属于亲密伴侣杀人 , 28%属于其他家庭成员杀人 , 合计59% 。

熊猫宝来|数据 | 消失的爱人:近500起女性被杀案罪案剖析
本文插图

全球及各大洲女性被杀案中 亲密伴侣杀人案占比
在中国的女性被杀案中 , 亲密伴侣杀人占据的比例又有多少呢?亲密伴侣杀人案件又呈现怎样的特征?核真录采访人员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公开数据进行了分析 。
贰 | 女性被害样本案件中 , 70%属于亲密伴侣杀人
采访人员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案件类型:刑事案件”、“案由:故意杀人罪”、“文书类型:判决书”、“审判程序:刑事一审”为筛选条件 , 并按照时间顺序 , 抽取了近五年(2016-2020年)的故意杀人案中每年前10%的案例作为样本 , 共2083个案件 。
注:2020年共844个案件 , 按时间顺序取前84个作为样本;2019年共4591个案件 , 取前459个作为样本;2018年共5530个案件 , 取前553个作为样本;2017年共5574个案件 , 取前557个作为样本;2016年共4296个案件 , 取前430个作为样本 。 共计2083个案件 。

2083个案件中 , 除去不予公开的情况共573条(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未成年人犯罪、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 , 有效案件共1510条 。 采访人员手动检索其中被害人为女性的案件 , 发现
受害者为女性的案件共有498条 , 占有效案件的33%
。 这498个案件中 ,
233个(46.8%)
案件属于被丈夫(现任和前任 , 包括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杀害 , 115个(23.1%)
案件属于被男友(现任和前任 , 包括婚外情对象)杀害 , 55个(11.0%)案件属于被其他亲属杀害(其中有11则为儿子 , 7则为父亲) , 77个(15.5%)案件属于被其他人(因其他人际关系认识的)杀害 , 18个(3.6%)案件属于被陌生人杀害 。 综上 , 我们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 ,
女性被亲密伴侣杀害的比例为69.9% , 被家庭成员杀害的比例为80.9%
, 能够说明亲密伴侣杀人、家庭成员杀人现象的普遍存在 。
熊猫宝来|数据 | 消失的爱人:近500起女性被杀案罪案剖析
本文插图

498起女性被杀案分布(以施害者类型划分)
核真录采访人员就以下方面解读了348个亲密伴侣杀人案(丈夫类和男友类)所呈现的特征:
01 施害者画像

平均犯罪年龄41岁 , 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5% , 农民与无业者居多
施害者信息完善的亲密伴侣杀人案有325个 。 其中 , 施害者的犯罪年龄范围为19-82岁 , 平均犯罪年龄40.9岁 , 以中青年为主 。 受教育情况普遍偏低 , 小学和初中学历占80% , 文盲占5% 。 关于职业状况 , 农民(42.4%)和无业者(28.8%)居多 。 此外 , 有4.9%的施害者患有精神疾病 , 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由于数据并不完整 , 计算所得比例相较于现实情况应存在一定偏差 。 但总体看来 , 受教育程度较低者 , 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 。
较差的法律意识 , 较不稳定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状况可能是导致施害者在矛盾发生时选择极端方式解决的影响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