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侮|“既生温,何生浩!”被低估的殷浩,被轻侮的名士

东晋永和年间,殷浩因北伐失利,被贬为庶人,并被流放在信安县。当朝权臣桓温,打算重新启用殷浩,让其出任尚书令,派人写信告知殷浩。殷浩欣然答应,认真写了回信,因为十分重视此事,为了稳妥反复拆开回信确认了数十次,可最后竟然给桓温回了一封空白信。桓温看到空信之后,以为是殷浩轻视自己,于是殷浩起复之事便作罢。
 轻侮|“既生温,何生浩!”被低估的殷浩,被轻侮的名士
文章图片

这是关于殷浩的记载当中,最让人心生轻视的记载,在这则故事当中,将殷浩塑造出被贬黜之后,再无名士气度的“庸人”。再加之殷浩在北伐之事上的失误,更是让其在史书上的风评急转直下。
那么,殷浩就真的是个只会清谈和附庸风雅的“庸人”吗?同时期的桓温,真的不是殷浩可以比拟和招惹的?为何少有声誉的殷浩,会在人生后期受尽世人轻侮?
且听我分解——
“弱冠有美名”的殷浩,可不是一无是处的“庸人”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殷浩传》
殷浩年轻的时候便有美名,尤其是善于玄谈,只是著书方面不如自己的叔父,不过殷浩也足以受当时名士们所推崇。有多推崇呢?当时的大人物都请他出仕做官,不过都被殷浩拒绝。
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安西庾翼复请为司马。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王蒙、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殷浩传》
当时东晋太尉、司徒和司空三府,都曾经征召殷浩出仕,不过殷浩都拒绝。颍川庾氏的庾亮,当时为征西将军,引荐殷浩为记室参军,后迁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又请他做司马,并拜殷浩为侍中、安西军司,不过殷浩都称病不就职。甚至殷浩还趁此机会隐居近十年,当时人们把他比作管仲、诸葛亮。
 轻侮|“既生温,何生浩!”被低估的殷浩,被轻侮的名士
文章图片

三府和庾氏兄弟的重视,足以看出当时殷浩的才能。甚至,当时的名士王濛、谢尚,还去探访殷浩的出仕还是隐居动向,以此来卜算江左的兴亡。知道殷浩坚定的隐居志向之后,两人返回后感叹:“殷浩不出仕,天下苍生该如何啊!”
夸张不?在我们看来很夸张,但当时名士对殷浩的这般看重,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殷浩的沽名钓誉和清谈本事,其自身一定有着不俗的才能,才当得起由上而下的世人认同。
如果,殷浩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庸才”,自幼到成年后的他,如何面对世人对其的期待和考验?“这不科学!”所以说,殷浩无才?不,肯定是有才的,甚至还超过当时江左大多数人!
而且,殷浩还受到了当时“实干强硬派”的认可,“每竭志能,劳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深远……公私充实,人情翕然”的庾翼,十分看重殷浩,曾经亲自写信想让殷浩出仕,甚至庾翼还认为殷浩没有王衍那般贪慕虚荣和空谈浮华。
这足以看出当时殷浩的声名,绝对不仅限于其卓然江左的清谈本领,其真才实学也同样不凡。庾翼可是毫不废话,敢不顾诏令,率军北伐的江左“狠角色”,能受到庾翼的如此赏识,足以证明殷浩确实“有点东西”!
“庸才”之名,绝对不应该是殷浩的代名词,甚至颇有几分惊才绝艳的本事!
 轻侮|“既生温,何生浩!”被低估的殷浩,被轻侮的名士
文章图片

桓温与殷浩的对峙:桓温的北伐之功与殷浩的“不自量力”世人对于殷浩的贬低和轻侮之语,多集中在其北伐的失利和与桓温对抗的经历上,相较殷浩北伐的不利,桓温伐蜀及三次北伐的“成绩单”,要比殷浩好看很多,加之桓大司马虽然张狂篡逆但却无法抹除的领兵才能,更是凸显出了殷浩的不堪。
不过,殷浩真的在桓温面前一无是处吗?桓温的看似功成名就,和殷浩反复确认数十次回信的“仓皇不堪”,真的只是一边倒的全面碾压?
或许并不是!成王败寇,或许这只是“既生温,何生浩”的无奈,殷浩的才能仅仅是不如桓温适应那个时局而已!
来看殷浩出仕,在朝中对峙桓温的经过:
到永和二年,庾冰、庾翼和何充相继去世,会稽王司马昱入朝执政。时任卫将军的外戚褚裒推荐殷浩出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依旧推脱辞让。司马昱亲自回复殷浩,以江左兴衰劝解殷浩出仕。殷浩再三推辞,直到几个月后才接受征召。
 轻侮|“既生温,何生浩!”被低估的殷浩,被轻侮的名士
文章图片

不过,之前受宰相何充举荐出镇上游荆州的桓温,在永和三年伐蜀建功,声势在江左一时无两。需知当时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刚刚退出江左权势中心,由皇族司马昱掌控中枢的时局之下,不希望谯国桓氏因而成为威胁中枢的又一强盛士族门阀。
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于是与温颇相疑贰。——《殷浩传》
于是,司马昱便利用当时在江左素有声望的殷浩,来对抗上游逐渐势大的桓温。当时桓温据上游荆州,殷浩据下游扬州,两人的对抗,成为当时江左权位和稳定之争的直接体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