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二 )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管涔山麓汾河源头雪景 。 摄影/曹建国桑干河一路向东北 , 养育了大同、朔州之后 , 出山西、过河北 , 改名永定河 , 开启“先有永定河 , 后有北京城”模式 , 让北京逐渐有了今日繁华 。 而汾河则一路南下 , 哺育了太原、平遥、霍州、临汾、侯马 , 成为山西人的母亲河 。而发源于泰戏山的滹沱河 , 在忻州境内绕了一个大C形之后 , 切穿系舟山与太行山 , 进入河北境内 , 养育了河北省会石家庄 , 然后继续向东 , 成为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汾河 , 山西的母亲河 。 摄影/薛俊大半个华北 , 都和忻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因此而惊讶于忻州的地位 , 则不免为时过早——若将目光从地理转向历史 , 从空间转向时间 , 则会发现:忻州对整个中国 , 也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忻州 , 影响中国的“大舞台”忻州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且不容忽视的 。 只要掀开忻州的一角 , 这种影响就扑面而来 。忻州 , 书写了大半部中国军事史金庸写《天龙八部》的故事 , 开始于一场发生在雁门关的武斗 , 宋、辽、大理、西夏、土蕃等王朝之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恩怨与武林争斗也由此展开 。 雁门关 , 就在忻州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雁门关全景 。 摄影/薛俊忻州南襟中原、北控大漠 , 自古便有“晋北锁钥”之称 , 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 再加上地处农牧交错带 , 从春秋时期到近现代 , 一直是战争频发之地 。 光是雁门关 , 就发生了1700多次战役 , 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历经沧桑的雁门关 。 摄影/杨秀龙雁门关与偏关、宁武关合称“外三关” 。 这三关与忻州从战国到明朝修筑的1000多千米长城连寨接堡 , 构建了一套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 。 这些长城不但时间跨度长 , 而且空间跨度也极广 , 忻州14个县区 , 13个境内都有长城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忻州长城与关隘分布 。 制图/F50BB忻州的军事防御工程 , 又与整个晋北地区剩余的400多千米长城、364座军堡、1000多座民堡 , 构建了整个晋北的军事防御体系 , 是中国北方长城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偏关县老牛湾 , 长城与黄河在此相遇 。 摄影/王牧宋代“杨家将”在这里书写了金戈铁马的英雄史诗;到了明代 , 忻州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 , 是北疆门户、京师屏障;抗战时期 , 八路军打的第一个胜仗平型关大捷也发生在这里……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宁武县阳方口长城遗址 。 摄影/金沙江同样是镇守北境 , 忻州比《权力的游戏》中的临冬城更有史诗感 。忻州人 , 对我们生活影响有多大?多元文化的交融 , 使得忻州人才辈出 。东晋时期 , 忻州原平县人慧远大师一路南下 , 在庐山上开创了净土宗;金代时 , 忻州人元好问词冠金国 , 被誉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代时 , 忻州河曲县人白朴致力杂剧 ,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明代时 , 忻州忻府区人连玉德高学厚 , 成为建文帝的老师;到了近现代 , 忻州更是彬彬济济 , 阎锡山、徐向前等鼎鼎大名的军事、政治人物都出自忻州 。山西“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 秀容书院一角 。 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代 , 是忻州第一所学府 。 摄影/张晓东与此同时 , 忻州商人也成为驰骋明清商场5个多世纪的晋商中的一支“劲旅” , 以内外蒙古、陕甘宁青、新疆等地为经商主要区域 , 逐渐形成“忻州商帮” 。 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区位 , 也成为忻州商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 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包头等地 , 曾经上至财东、掌柜 , 下至伙计、厨工 , 大都是忻州人 。 至今 , 丰镇还有一条街名叫“忻州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