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斗+”的无限可能 北京北斗产业规模已超500亿元

探索“北斗+”的无限可能 北京北斗产业规模已超500亿元
文章图片

8月27日下午 , “2020年北斗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启动仪式”在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举行 。 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的掲牌 , 标志着北京北斗产业创新事业再启新征程 , 更多入驻基地企业将迎来发展新动能 。
北斗产业创新基地也将成为北京打造“北斗+”融合应用生态的重要载体 。 从通信网络、手机导航 , 到农业机械、城市管理 , 北斗在产业应用上也拥有无限可能 。
北京北斗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北京市具备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 规模以上企业约116家 , 2019年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焕文在致辞中表示 。
2018年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北斗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 在北京、南京、武汉等8个城市分别开展北斗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 。 北京市推动建设的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是也贯彻《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的重要举措 。
基地位于经开区通明湖畔 , 建筑面积10万平米 。 以“一院”(北斗新时空研究院) , 两馆(卫星导航应用体验馆及博物馆) , 四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快速制造平台、位置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和众创空间平台)”为依托 , 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北斗新时空产业基地 , 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服务 , 打造北京北斗产业生态的核心枢纽 。
据介绍 , 基地将汇聚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企业和机构力量 , 提供产品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合作、行业交流、应用体验等一体化服务 , 助力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要素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时空信息保障 , 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 。
陈焕文表示 , 北斗产业创新基地作为北京市推动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落地的首个特色基地 , 将成为北京打造“北斗+”融合应用生态的重要载体 。 北京市已将北斗纳入新基建政策体系 , 并加强在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的要素保障 。
“一核三区两平台”产业发展布局
目前 , 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目标 , 以海淀为技术创新研发区、亦庄为高端制造区、顺义为融合发展和应用示范区的“一核三区两平台”的产业发展布局 , 不断推动“北斗+”和“+北斗”的融合创新应用 。
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尤靖告诉采访人员:“在基础设施上 , 北京市目前完成了22个北斗CORS参考站的建设 , 并将其接入“导航与位置服务高精度增强服务平台” 。 市政府以股权投资方式成立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 , 目前北京地区该平台在线用户数量已达到27.7万 , 服务中小企业数量达到613家 。 ”
按照“能用尽用”的北斗应用推广政策 , 通过政府信息化技术审查机制 , 北京市要求新上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国产北斗定位授时技术;出台了《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等政策 。
同时 , 北京实施了“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 , 在城市精细管理、城市安全运行等10个行业领域开展了北斗应用的有效探索 ,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 成为全国第一个同时完成国家北斗办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的区域示范项目标杆工程 。
“北斗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北斗系统是国家PNT(导航定位和授时)的核心基础设施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谈到 , PNT则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基础 , 如高铁、金融、电力、航空、通信网络等都需要精确的时间和位置信息 。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攻克了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 突破了500多种核心器部件研制难题 , 系统核心器部件100%的国产化 , 实现了PNT完全自主可控 。
“北斗打上去不是看的 , 是用的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谈到 。 在具体应用上 , 北斗尚有无限潜力 。 嵌入城市管理系统 , 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嵌入电力系统 , 提升运行稳定性;嵌入农业机械 , 提升自动化水平;嵌入通信网络 , 可以提升同步水平;嵌入汽车 , 支撑智能驾驶;嵌入高铁 , 支撑高精度导航;嵌入舰船 , 提升运输管理和搜救······合众思壮董事长郭信平表示:“北斗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 ”
比如在农业林业上 , 利用北斗能够做到监测农作物产量分布、土壤成分和性质分布 , 合理施肥、播种和喷洒农药 。 在资源和环境上 , 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和环境的调查、监测、预报等诸多方面 , 及时关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状况 。
据杨元喜介绍 , 2019年底 , 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72亿台 , 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含智能手机)已超过7亿台/套 。
同时 , 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 , 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9年底 , 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 , 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景贵飞教授也建议 , 新基建可以把北斗嵌入智能应用 。 在产业应用创新上 , 建议用位置网产品支持导航应用与服务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谈到:“在产业上 , 从国内角度来看 , 要从融合发展考虑 。 北斗的深度融合就是融网络 , 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各样的网都连起来 。 同时 , 这也是向全球服务的新时代 。 要提供世界市场的服务 , 必须把北斗的特色融进去 , 也就是将北斗高精度、短报文和融合技术共同推向世界 。 ”
【探索“北斗+”的无限可能 北京北斗产业规模已超500亿元】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陶凤王晨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