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潮起40年,扬起理想的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潮起40年 , 扬起理想的帆
当初 , 深圳通过“一粒米”的改革 , 让外来建设者得以安居乐业 。 现在 , 深圳孕育出一批各行业的优秀企业 , 其优质产品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人们更好地安居乐业 。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浪潮 , 在深企业已经越走越远 , 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 。
七月上旬 , 吴雨桐刚搬新家 , 邀请三五知己到家里开锅庆祝 。 “家里还没买柴米油盐 , 待会儿顺道去超市买些米吧 。 ”当天早上 , 吴雨桐给朋友发消息 , 商量着要买些什么 。 如今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 , 在几十年前并不能看到 。 人们带着粮本粮票到粮油店排队换取口粮 , 每天限量供应 , 是八十年代初的街头日常 。
那时 , 刚成立不久的深圳经济特区作为试点 , 率先推进取消粮食凭票定量供应制度 。 正是这一场关乎“一日三餐”的改革 , 激发出深圳这座城市的无限活力 ,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粮食经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 。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 短短40年 , 它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坑洼不平街道的小渔村 , 变身为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 。 一个个如今看来依旧大胆的举措 , 让深圳成为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
本文插图
(深圳后海景观)
1 “口粮”变革变出一片天
1980年8月 ,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 与此同时 , 大量外来建设者涌入深圳 , 这个偏远的南方小渔村 , 一下子变成了无数弄潮儿眼里的“香饽饽” 。
而深圳经济特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还在实行——口粮和户口直接挂钩 。 当时的外来建设者大多没有把户口迁过来 , 也就没有粮食关系转入 。 在今天看来有些荒诞的一幕发生了——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 , 没有粮票就无法得到口粮 。 特区成立之初的邮局里 , 满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粮票的挂号信 。
吃口热饭都没保障 , 大家何以在此安居乐业?
为了“人人有饭吃” , 成立于1949年的宝安县粮食科 , 在33年后的1982年率先改制 , 挂上了深圳市粮油公司的牌子 , 科长变成了经理 , 科员变成了办事员 。 如今 , 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深粮控股 , 关联着深圳全市近1400万人的口粮 。
两年后的1984年 , 在中国诞生了万科、海尔等一大批日后影响深远的企业 , 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中国企业元年” 。 而正是在万科于深圳草创半年后的11月 , 深圳市向前再迈一步 , 率先在全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 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粮票的城市 。
或许 , 这也应是中国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元年 。
文贵英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 , 充分感受过此次改革带来的变化 。 “以前 , 月初拿到粮票之后 , 就要开始算着时间用 , 取消粮票后买东西就方便很多了 。 ”
对外地打工者来说 , 这次改变更是一种解放 。 甄美新回忆起 , 自己在1984年底刚到深圳时 , “感觉这里无比自由 , 买米面不用受限制 , 非常庆幸自己来深圳了 。 ”在此契机下 , 包括益海嘉里创始人郭孔丰在内的众多爱国侨商响应国家号召 , 毅然回国创业 。
1988年 , 益海嘉里在深圳蛇口赤湾港畔投资建设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大规模现代化食用油加工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油脂”) , 从1988年7月开始施工 , 到1989年2月油罐、精炼厂、制桶厂、办公楼基本建好 , 南海油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 并于1990年1月正式投产 。
本文插图
(1988年 , 南海油脂在深圳蛇口赤岗湾破土动工)
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金龙鱼”正是由此应运而生 , 游入中国广阔的粮油海洋 。 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刮起的小包装食用油风潮 , 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餐饮习惯和整个粮油行业的商业逻辑 。 “益海嘉里根植中国超过30年了 , 金龙鱼是深圳改革开放孕育出的粮油品牌 。 ”在益海嘉里工作多年的员工吴宇晨说 。
推荐阅读
- 海通证券|前十中唯一增幅双降券商,海通证券所为何因?
- 红刊财经|深圳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
- 青年|深圳湾环评报告被批抄袭 生态环境部表示对环评造假零容忍
- 中年|【特区40年】40年,他们一直在为特区腾飞“加油”
- 菁视野|星河·领创天下(深圳)双创大赛暨龙岗区营商环境推介会圆满收官
- 青年|个人破产制度深圳破冰:如何推动双创?能否避免老赖?
- 中年|深圳42个品牌上榜2020中国品牌价值500强,领跑广东
- 深圳|高房价的深圳,严重内卷化了吗?
- |深圳最有钱的男人:15年财富翻了223倍,身价超过2个许家印
- 公司公告|定增热潮起 券商“输血”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