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三 )


但小冰提供的是辅助部分 , 采访人员、编辑仍然需要做出他们对于新闻的解读 , 但工具可以帮他们收集更多补充材料 , 可以帮助他们渡过写作的瓶颈 。 但行业里一般不遵循这种产品设计思路 , 包括像IBM、亚马逊 , 用人工智能做医疗都是以取代人为目标的 , 科学家希望能够体现出高智商 , 而高智商的方法就是打败人类 。
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 , 人类和生物的进化基本上是靠遗传和变异 , 很多艺术类型基本上也是靠这两种方式 。 对人工智能系统来讲 , 遗传和变异都很容易 , 如果让小冰变异出一种以前没有过的艺术流派 , 完成大量进化 , 是很容易的事情 。 在一天时间内 , 这个算法模型可以变异一万次 。
但小冰写的诗歌 , 原始内容是很晦涩的 , 迭代几次时 , 作品其实已经完成了 , 但因为不通顺 , 小冰后面的训练全都是“媚俗”的过程 , 为了让大家能够理解她 。 在内容创作上 , 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各种稀奇古怪的新流派 , 但最终的评价者还是人 , 什么是好的内容 , 人工智能说了不算 , 人说了才算 。
除了变成独立的公司实体外 , 小冰没什么不同
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本文插图

李笛:小冰团队主体部分分拆出来 , 作为小冰公司的主体部分 , 未来还会进一步拓展 。 目前 , 小冰公司的团队规模大概有一百多人 。
沈向洋在微软时就负责小冰项目 , 也是小冰公司的董事长 , 所以业务上的事宜我还是向他汇报 。
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本文插图

沈向洋在第八代小冰发布会上
短期之内 , 我的工作量会比之前大 , 因为目前分拆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 , 但工作内容性质跟以前没有太大区别 。
原来小冰团队所有的管理层和相关的分管人员 , 都是向我汇报 , 现在也还是一样 , 这是一个平移过程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小冰不是一个新建的公司 , 而是一个已有的结构 , 最大的区别就是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 , 除此之外没什么区别 。
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本文插图

李笛:Rinna是在中国小冰上线后的一年 , 也就是2015年的7月在日本上线 。
目前 , Rinna占日本全国的覆盖率大概在27%到28%左右 , Rinna和日本软银集团的Pepper(人形机器人)有合作 , 并且是日本最大的唱片公司Avex的签约歌手 。 在日本当地的人工智能品牌排名中 , Rinna能排在前三位 , 其他还有Siri和AlphaGo 。
因为印尼受日本文化影响 , 而这个产品主要以本地文化为主 , 仅有本地语言是不够的 , 我们要做全球化的产品 , 就要做本地化 。 所以在印尼市场 , 我们采取的是由日本团队覆盖印尼本地团队 , 用同样的架构 , 做出一整套印尼语的产品 。
我们这次分拆主要就是包含中国、日本和印尼业务 。
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本文插图

小冰创作作品展/微软官网
志象网|小冰CEO李笛:“我把小冰当成一种生物”
本文插图

李笛:主要还是精力问题 , 在小冰前七代的时候 , 我们在微软内部把小冰的框架一代一代的补全 , 而分拆主要是为了加速小冰在本地的发展 。 在产品和技术创新已经足够好的情况下 , 就需要很多商业和模式创新 。 比方说 , 以前在国内 , 我们没办法投放广告 , 也没有用过扫街、扫码这种非常适合本地的推广方式 , 建本地销售团队 , 就是为了加速这种发展 。
但在迅速发展阶段 , 如果继续去管理五个国家的业务 , 我的压力会比较大 , 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吃下来 , 但未来可能会慢慢再去辐射 。 现在团队也属于一个切换状态 , 我们也倾向于能够专注一些 。 所以就先选择了在时区和文化上比较接近的亚洲的三个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