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响了战后的法国哲学?( 七 )

 

不是 。 德勒兹说得很清楚:“永恒回归不能被解释为存在之物的回归 , 即一或同一的回归 。 ……不是存在回归 , 而是回归本身只要肯定生成和流逝就构成存在 。 不是某一事件回归 , 而是回归本身是由差异和多样性肯定的事件” 。 德勒兹发扬了尼采“事实是一种阐释”的思想 , 认为所谓阐释 , 就是对已有的诠释再做诠释 , 从而改造事物 , 改变生命 。 永恒回归是选择 , 也是创造 , “它使意志变为创造 , 它带来了意志=创造的等式” 。 回归的绝不是同原来一模一样的东西 , 而总有新的事物产生 , 所以 , “永恒回归绝不是同一的思想 , 而是综合的思想 , 是强调绝对差异的思想” 。 真正的“新”不单有新的内容 , 还有视角的切换 , 通过这切换的视角 , 旧物才换上新颜 。 哲学家齐泽克评论德勒兹 , 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创新与永恒的联系:“新事物出现的时刻恰是时间中的永恒时刻 。 ”那回归的 , 愿意回归的 , 不仅是新的 , 也是更好的 。 单有“新”不成 , 还必须更好 。 所以 , 时尚不见得回归 , 但真正好的思想、好的艺术一定回归 , 一定引发新的诠释和理解 。

 


尼采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响了战后的法国哲学?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尼采 。

 

当然 , 这永恒回归说掺入了德勒兹自己的发挥 。 我们可以赞成 , 也可以反对 , 或者依据《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某些章节

(如《拯救》、《七印记》、《幻相和谜》等)

和《权力意志》的部分内容 , 得出自己的理解 。 齐泽克说 , 哲学从来不是对话 , 所以他自己那本讨论德勒兹的《无身体的器官》 , 导言就取了一个“遭遇而非对话”的副标题 。

此文开篇就讲 , 柏拉图的著述名义上叫“对话录” , 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 因为在早期对话里 , 苏格拉底不断质疑谈话对手 , 直到将对方认为对的知识来一个釜底抽薪 , 彻底颠覆 , 哪儿有真正的对话!后期呢 , 则是主角说个不停 , 唠叨不休 , 听者全然插不上嘴 , 只剩下“就是这样”、“凭宙斯之名 , 你是对的!”如此哼哈应和之语 。 接着 , 齐泽克又出来替柏拉图辩解:这原本也怪不得他 , 对话原本就不是哲学的特质 。 哲学的特质是什么?是批判 , 是特例 , 是创造性的思考 。 故而 , 一切哲学家之间的对话 , 无一不是误读和误解:亚里士多德误解柏拉图 , 阿奎那误解亚里士多德 , 黑格尔误解康德和谢林 , 马克思误解黑格尔 , 尼采误解基督 , 海德格尔误解黑格尔……那么 , 德勒兹究竟有没有误解尼采?再进一步问 , 齐泽克有没有误解德勒兹?见仁见智 , 请读者诸君自己评判罢 。

 

面对尼采这样一位满怀激情、思想深邃而且最终疯狂的哲学家 , 要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 , 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 如何诠释尼采 , 取决于如何阅读他的作品 。 不论怎样 , 我们得承认 , 德勒兹为诠释尼采提供了一个极其精彩的范例 。 《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系统的阐述 , 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 。 解释 , 对于德勒兹 , 就是重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