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卖身”自救,政府“抄底” 航空业艰难求生
疫情阴影仍然笼罩着航空业 。
8月4日 , 无锡市交通集团正式向瑞丽航空启动收购控股权 。 此前 , 福州市政府也发布公告称 , 将加快推动福州航空的股权重组 。 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综合实力稍弱的中小航司 , 通过股权收购、混改、引入投资等资本运作 , 更容易活下去 , 这也是今年可能会继续发生的事 。
“卖身”不是唯一的自救方式 。 今年以来 , 国航、东航、南航集团和关联公司均陆续发债 , 融资金额均超百亿元 , 几家大航司均表示 , 融资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 以及在防控疫情期间补充营运资金 。 此外 , 为提前获得部分现金流 , 国内多家航司还陆续推出“随心飞”产品 , 推出优惠机票套组等方式进行营销 , 以期加快出行信心恢复和业务提振 。
“各种营销方案带来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 。 ”国内一家大型航司的市场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航司有大量难以削减的成本 。 比如飞机的基本维护保障、基础人工支出等 , 即使今年大规模裁员降薪之后 , 以现阶段的营收状况 , 也远不足以弥补亏损 。 ”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二季度 , 民航业整体亏损342.5亿元 , 整个上半年的亏损额达到740.7亿元 。 三大航空公司中 , 国航和南航上半年亏损均超过60亿元 , 即使亏损最少的东航也达到了40多亿元 。
相比中国 , 国际航空业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 。
7月28日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 , 单是今年1月至7月 , 全球已经有约750万次航班被取消 , 令航空业界损失约840亿美元 。 预计至少要到2024年 , 全球航空客运量才会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 。
“这比我们之前的预期又晚了一年 。 ”国际航协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皮尔斯(Brian Pearce)称 , 航空旅行并没有随着欧洲、美国和中国商业信心的提升而变好 。 下半年的任何复苏都将“比我们预期的要慢” 。
“目前全球范围内 , 航空业出行信心尚未恢复 。 疫情结束前 , 种种自救方案可能只是扬汤止沸 。 ”资深民航业分析专家李瀚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尤其是在放开出入境管制之前 , 国际航线的情况将持续惨淡 。 如果一国政府无法有效遏制疫情 , 再多的外部救济和内部自救都只是强行续命的权宜之计 。 ”
地方政府“抄底”
在国内 , 地方政府接手航司已非个例 , 而事实上 , 疫情只是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民营航空的国企化趋势 。
7月2日 , 湖南省第一家本土航空公司湖南红土航空 , 在长沙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挂牌 。 这是早在2019年就敲定的重组案 , 湖南省政府旗下的湖南省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 , 成为云南红土航空的二股东 。
早在2019年 , 许多地方中小航司就开始酝酿重组 。 青岛航空、奥凯航空、瑞丽航空、红土航空等公司都发生了股东变更 , 且变更的对象多以国资为主 。 北京、广西、乌鲁木齐等地方也分别计划对首都航空、北部湾航空和乌鲁木齐航空进行重组 , 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 , 实现地方对航空公司的控股 。
曾任青岛航空CEO的去哪儿网副总裁兰翔认为 , 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 民营航空势必要容纳一部分国资占比 。
实际上 , 当地政府非常乐见本省的航空公司成立 , 如青岛航空 , 与国航、山东航空、山东当地的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之间 , 有千丝万缕的资本联系 。
“一般这样的企业出现问题 , 不会走通常意义上的破产重组道路 , 首先会寻求政府层面的支持或者接盘 。 ”一家地方航司的市场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尤其对中小航司而言 , 国资意味着一个坚实的安全垫” 。
“地方政府有话语权的航空公司 , 也可以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等提供巨大帮助 。 ”李瀚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可以预见 , 类似地方国资收购地方航司的跨区域合作 , 以及其他一些多元化的整合方式 , 未来还将被更多运用到民航业当中来 。 ”
推荐阅读
- 央视新闻客户端|减少就医负担、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 你关心的医保改革都在这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快手电商推出商家双百扶持计划与服务商合伙人计划
- 每日经济新闻|悄无声息来临!快来抢先申请体验央行数字货币
- |中国7月稀土出口大跌近70%!美国80%靠对华进口,意味着什么?
- 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从月亏7亿元,到盈利5.5亿元!这家钢铁巨头“涅槃重生”了!
- 中国新闻网|台风“巴威”结束 对东北秋粮生产影响总体有限
- 粮食|缺口1.3亿吨,中国需担心“缺粮”吗
- |这2个国家,学的“中国梦”破碎!经济倒退债务飙升?
- 海报新闻客户端|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加快涉海项目对接合作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扩产能力远超过去【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