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和房地产市场须稳字当头

为克服疫情影响 , 我国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 , 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 , 这是特殊时期稳定经济的科学对策 。 在具体工作中 , 如果不保持足够的警惕 , 一些资金可能违规变道进入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 这不仅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 , 还可能推高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价格 , 动摇前期宏观调控难得的成绩 。 稳地价还须继续沿用因城施策的良方 , 各地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制 , 从各自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
今年二季度以来 , 一些城市土地市场明显升温 。 不仅出现成交量放大、溢价率走高趋势 , 而且个别城市“地王”重出江湖;楼面价创出新高 , 超过了周边房价 。 结合近来部分城市出现的房价上涨势头 , 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
这是因为 , 房价和地价密切相关 。 以人们常用的面包和面粉为例 , 只要需求强劲 , 面粉降价不一定会影响面包价格 , 但面粉涨价 , 一定会推高面包价格 。 回顾一下前几年 , 地价飞涨之际几乎都是房价一路高歌之时 , 两者互相影响 , 导致房价地价轮番上涨 。
当前 , 我国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 , 继续保持了稳定复苏态势 , 主要指标持续回暖 。 新近发布的7月份全国经济数据显示 ,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 。 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大幅度下行的指标相比 , 这是难得的好势头 。 房地产产业链长、涉及面广 , 特别是与金融关系密切 , 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 如果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导致“灰犀牛”事件 , 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 经济发展向好局面也难以持续 。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全球普遍处于流动性相对宽松状态 , 我国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 , 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 , 这是特殊时期稳定经济的对策 。 但是 , 如果不保持足够的警惕 , 一些资金可能违规变道进入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 这不仅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 , 还可能推高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价格 , 动摇前期宏观调控难得的成绩 。
不可否认 , 这种现象已有一些苗头 , 必须引起密切关注 。 究其原因 , 是有些地方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土地市场可能影响经济预期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 , 对房地产大起大落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警惕 , 在短期刺激经济的名义下 , 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打了折扣 。
各地确实有自己的“难处” 。 在疫情和汛情影响下 , 地方政府花钱的地方多了 , “钱袋子”已经很紧了 。 目前 , 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仍占较大比重 , 要解决这一问题 , 必须降低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中的比例 , 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开拓其他渠道 。
应该认识到 , 我国国土面积大 , 各地差异明显 , 西部和东部、中部地区情况不同 , 不同城市所处发展阶段、人口流动情况也不同 , 大城市的核心区与城乡接合部的情况也有不同 。 为此 , 稳地价还须继续沿用因城施策的良方 , 各地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制 , 从各自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
同时 , 全国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基础性制度 , 完善相应土地监测指标体系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对闲置、囤地行为依法监管 , 各地土地储备和出让建设用地情况要纳入平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须稳字当头】历史经验表明 , 房地产可以短期刺激经济 , 但从长期而言 , 会留下巨大的后遗症 。 各地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 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 防止大起大落 , 把稳地价落到实处 , 实现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