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外资药企何以集体出局国家集采?原研药市场依旧坚挺( 二 )


让医院出局或是改革选项之一
曾经在药品购销流程中 , 医保对医生的处方监督较弱 , “回扣—药价—医保支出”经常形成循环 。 医院、医生倾向于选择药价更高的药品 , 导致专利过期原研药一直享受“超国民待遇” , 而仿制药药价中又包含了大量的营销费用 , 这些高价药物都需要患者和医保买单 。 国家之所以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 就是意在解决这种不合理的药价现象 。
曾经 , 得医者得天下 。 在医疗健康产业链接上 , 谁与医院关系紧密 , 往往会决定价值链上占据更为优势的位置 。 但医保基金与药企的直接结算 , 或将在药品流通环节上让医院出局 。
降低药价 , 一直是一场多方合力的腾笼换鸟 。 2020年2月25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 , 文件提出“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 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医疗行业中心总经理王宏志认为 , 印象中有关医改的文件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并不多见 , 看来直接结算势在必行 。
近期 , 山东省医保局就《山东省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 有媒体解读为:“医院出局 , 医保与供应商直接结算货款” 。 王宏志认为 , 让医院出局 , 是改革的一个选项 。
尽管公立医院采购主体地位被认为应该予以保留 , 医保甩开医院直接支付货款 , 或许是一种简单机械理解“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政策 。 对此 , 王宏志建议由医院和生产企业直接结算 , 实现“一票制” 。 但药品价值链上环节缩减 , 已是必然趋势 。
王宏志认为 , 相关文件中关于与生产企业签约、由生产企业选择配送商、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等政策规定 , “从商务角度分析 ,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其实就是‘一票制’ 。 ”
目前 , 与药品厂商签约和由生产企业选择配送商在带量采购中已经实施 , 只要甩掉配送商与药品厂商直接结算 , 便实现了“一票制” 。
事实上 , 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省市明确鼓励“一票制” , 其中一些地区已开始实施“一票制” 。 比如福建省从2016年底开始就明确要求医院在采购基础输液的时候 , 和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 , 严格执行“一票制” 。 此外 , 浙江、江苏泰州等地 , 已经实行耗材“一票制” 。
王宏志建议 , 医院和生产企业直接结算可广泛铺开 , 实现“一票制” , 建议采用“互联网+流通”模式改造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流通模式 , 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结算等技术和模式 , 净化流通秩序 , 提高流通效率 , 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
本土创新药或将打开更大空间
在曾经带量采购的“灵魂谈判”之下 , 跨国药企不惜将原研药在中国给出全球最低价 , 对于快速跟随者来说 , 环境将变得更加严酷 。 对于本土创新药企来说 , 会因缺乏完成原始积累的时间而压力巨大 。
而此次带量采购表明 , 外企改变强势降价的策略 , 存量市场的天花板下降速度放缓 , 本土创新药或将打开更大空间 。
健康界|外资药企何以集体出局国家集采?原研药市场依旧坚挺
本文插图
伴随着带量采购的实施 , 仿制药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 中国领先的本土制药企业产品线已开始增加创新药开发的比例 , 从 Me too 和 Me better更快向首创药转变 。 对于创新药获得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配套制度的需求 , 也日益强烈 。
健康界注意到 , 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2020年7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 , 其中第七十五条新增规定 , 相当程度借鉴了韩国在其药事法中的专利链接制度设计 , 并且加强了行政部门审理专利争议的角色 。
据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何菁解读 , 这种专利挑战的制度 , 意在塑造良好的医药研发和经营环境 , 使大量投入研发和生产费用的企业 , 能够保证自己的投入 。 “如果原研药厂在争议当中获胜 , 能够确保自己的研发收益 , 有利于长期研发新药 。 如果仿制药厂成功突围 , 则能尽快上市 , 获得不菲的收益 , 也可能在二级专利上取得回报 。 ”何菁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