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宁夏奶业看利通
早就听说利通区是宁夏奶牛养殖“大户” , 来到这一看 , 果不其然 。 站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科技服务中心向下望去 , 一大片现代化牧场赫然在目 , 好不壮观 。
本文插图
“怎么样 , 规模不小吧?利通区的养殖规模不仅在宁夏是第一 , 也是全国奶牛集中养殖第一” 。 利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志瑞一脸自豪 , “奶产业是我们利通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 十几年前利通区就将奶产业作为抓手集中规划 , 大力发展 , 经过这些年市场的动荡 , 产业的优胜劣汰 , 生存下的企业都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 伊利、蒙牛、光明几家国内最大乳品集团都在利通区设有分公司 , 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 , 宁夏奶业看利通 。 ”
出户入园 “从山下到山上”
早在70年代利通区就有许多以回族为主的散养户 ,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 , 家庭养殖限制了规模生产 , 2004年吴忠市在宁夏最早出台出户入园政策 。 入园以后奶牛的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加让利通区不得不将长远的环保问题和耕地问题考虑进来 , 随即2008年又提出‘奶牛上山’ , 奶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08年起先后规划建设了孙家滩、五里坡两大养殖园区 。
许多养殖户就这样一步步的发展为牧场主 , 吴忠市利通区春英奶牛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
牧场负责人陈伟有着20年养奶牛的经验 , “1997年我看有些回族老乡养奶牛效益不错 , 就在青铜峡市大坝镇的老家养了3头奶牛 , 那时候就骑自行车到街上卖生牛奶 。 养到11头奶牛的时候 , 就没地方养了 , 于是2005年我们就积极响应出户入园的政策 , 进入了利通区金银滩的夏进养殖园 。 2007年发展到50多头 , 一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 。 ”
本文插图
一路适应市场不断扩大规模 , 2010年陈伟在金银滩承包了牧场 , 由几户养殖户共同入伙 , 养殖规模达到4000头 , 那时候的牛奶就市伊利集团统一收购了 。 2018年 , 在五里坡养殖园区花30万元租了355亩地 , 租期为30年 。 预计目前已经投入6000万元 , 养殖1800头奶牛 , 预计到明年就可达到3000头 。
【经济日报|宁夏奶业看利通】
在利通区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 , 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77个 , 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5%以上 。 2020年 , 规划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 , 计划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31个 , 可实现新增奶牛存栏10万头 。 目前 , 24家牧场已开工建设 。
粮草先行 技术兜底
目前利通区三分之一的牧场产量都超过了11吨 , 这个产量已经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国家级实验牧场持平 , 而内蒙古、河北、甘肃等产区产量只有8-9吨 。 这样的产量背后 , 离不开优质的牧草和现代化的技术 。
利通区畜牧中心技术员刘春说:“牧场越来越多 , 为了缓解牧草供应 , 我们全区大力推广黑麦草、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种植 , 成了草畜联合站 , 在扁担沟、金银滩、马莲渠、郭家桥等乡镇建立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基地9个 , 落实优质饲草种植面积22.7万亩 。 每年种两季 , 十月之前收青贮玉米 , 再种冬牧草来年五月收 , 所有种牧草的地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 ”
有好草才能养好牛 , 利通奶业之所以能走在前沿 , 与技术上的突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而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裹包青贮牧蓄 。
富农牧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私企牧场 , 董事长马俊明和妻子丁秀芹从1982年开始饲养奶牛 , 至今已经达到18000头的的规模 。 去年 , 富农牧业来了一位“大咖”技术主管杨建明 , 对国内外的养殖技术十分精通 。
推荐阅读
- 宁夏|±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首次在宁夏带电消缺
- 经济日报|房贷利率“换锚”期限将至 要不要转LPR?
- 经济日报|取消预售制呼声再起 全现房销售能实现吗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要有多少存款才敢裸辞?“职场人裸辞现状报告”揭示真相
- 经济日报|放心!库存稻麦可供全国吃一年以上
- 经济日报|土地市场成交活跃 房企融资不可任性
- 经济日报|支付数量加速回暖 非接触需求量变大
- |R&D投入超2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 经济日报|多地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范围 智能汽车发展超预期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这四个楼市较热城市新政满月,调控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