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处于的水平



理念|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处于的水平
本文插图
【理念|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处于的水平】

10年前自主品牌的主力战场是外资品牌看不上的5万元级别产品 , 一旦上升到10万元就被各路合资品牌压着打 。 现在外资品牌已经渐渐让出低端市场 , 在10万元主战场和自主品牌正在厮杀 , 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在15万元级别占据一席之地 , 但是20万以上级别 ,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很低 。
这些年来自主品牌有所建树 , 也正是在综合技术方面的提升 , 让消费者渐渐认可自主品牌车型 , 愿意买单 。
目前在多媒体、移动互联、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 , 自主品牌是有优势的 , 传统德系日系在该领域转身较慢 , 还无法适应快节奏的设计理念;美系由于是互联网发展的源头 , 该领域布局也不慢 。 此处自主品牌就诞生起就不存在劣势 , 不过在可靠性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在内外饰设计上 , 头部自主品牌与外资相比 , 设计理念还有不足 , 做工工艺层次不齐 。 相比于10年前的逆向研发 , 目前一线自主品牌都形成品牌设计语言 。 不过在断差间隙设计、老鼠洞规避、B面遮挡处理、结构性异响控制等方面有差距;但是胜在用料实在 , 内外饰选材更符合中国人的喜好 , 元素搭配更具有本土气息 , 综合感官不输于外资 。

理念|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处于的水平
本文插图

在底盘和传动上 , 10年前只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 目前已经迎头赶上 。 此处由于外包调教的居多 , 舒适性不输于外资品牌 , 甚至更符合中国人对柔软的需求;但是驾驶性上还存在不足 , 尤其是极限性能和姿态控制上与一线外资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
发动机最近几年进步明显 , 在部分消费者关注的指标上已经赶上并超过外资主流水平 , 但是发动机综合素质还存在差距 , 尤其是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 高效区间范围 , 发动机的扭矩响应性 , 瞬态过渡性能 , NVH性能 , 尾气排放性能 。 目前发动机领域渐渐赶上二线外资品牌 , 但是离头部的德系日系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国6B出台 , 德系日系发动机技术也甩开二线外资一个身位 , 在油耗表现上非常明显) 。
自主品牌变速箱相比发动机差距更大一点 , 尤其变速箱的优劣体验在换挡顿挫和响应性上 , 很容易被消费者察觉 。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AT、CVT变速箱普及率低 , 集中于DCT变速箱 。 而DCT变速箱与大众DSG还是有差距 。 此处已经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 但是从有到好还需要时间积累 。
传统三大件综合调教差距较大 , 虽然一线自主品牌已经从委托变为自主标定 , 但是标定的精细化、人性化存在不足 。 类似变速箱和发动机组合 , 加速性能和油耗表现差距明显(NEDC工况) , 如果换到中国工况或者WLTP工况 , 油耗表现进一步恶化 。 给大家最直观印象就是买自主品牌车家用一段时间后 , 永远开不出NEDC工况的油耗 。 此外自主品牌车型的机械素质一般 , 往往账面参数不错但是实车体验不佳 , 此处还需要努力 。

理念|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处于的水平
本文插图

新能源领域 , 世界范围内自主品牌并不输于外资水平 , 与某头部品牌存在几年的差距 。 主要体现在电控安全性上 , 据我在北京和中汽研某大佬交流的情况来看 , 国内新能源热管理还比较简约粗暴 , BMS与某头部品牌存在代差 。 在电机维度略差一点 , 但无伤大雅 。
供应商领域差距依然极大 , 抛开新能源 , 国内优秀供应商资源集中在内外饰、玻璃、白车身、铸造件、橡胶件上 , 在电子、线束、控制器、电机、后处理、发动机相关等核心领域几乎无一流供应商 , 很多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只能依靠外资提供解决方案 , 此处向上突破困难重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