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创作奇迹( 二 )

  

糜绪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非凡六年”

 

在写作第四卷《非凡的年代》时 , 约瑟夫·弗兰克颇有些一反常态 。 在这部以解说陀氏创作见长的传记中 , 开头两章详细复盘了那段时期作家经历的几场萍水相逢 。 这些恋情或求婚 , 皆以失败告终 。 透过弗兰克时常带着些微反讽的语调 , 我们能看到这位大文豪在这方面的急切与笨拙 。 这些细节或许有些过于琐碎 , 但在弗兰克传记里 , 陀氏的生活琐事就像“契诃夫之枪”一样 , 最终都会在后文论述作家创作时打响 。

 

在1865—1871年这短短的六年时间里 ,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下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三部不朽杰作 , 以及两部在艺术价值上不亚于它们的中篇小说 。 这也是为什么被弗兰克称作“非凡的年代” 。

 

在第三卷《自由的苏醒》的结尾 ,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后 , 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妻子去世 , 哥哥猝死 , 办得正当红火的《时代》杂志突然被当局关停 , 重办的《时世》杂志难复当年之勇 , 最后以倒闭收场 , 给作家留下了异常沉重的债务 。 但有着“猫一样生命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言败 , 除了在文学上的不断进取外 , 早已人到中年的作家还在尽一切可能重新寻找爱情、建立家庭 。

 

在这种境遇下 ,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写作《罪与罚》 。 他在人生中有一位贵人——《俄国导报》的主编米哈伊尔·卡特科夫 。 我们在第三卷《自由的苏醒》里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办的杂志曾与卡特科夫进行过激烈的意识形态论战 。 鉴于卡特科夫臭名昭著的亲政府立场 , 为他写稿也势必会进一步损害陀氏在左派读者中的声誉 。 但事到如今 , 为了生存也别无他法 。 幸而 , 作为编辑的卡特科夫是个不计前嫌、慷慨大度的人 。 这也是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这样的大文豪都愿意为其供稿 。

 

更关键的是 , 他不仅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件 , 还愿意定期为其预支稿酬 , 即使是作家连续数月只字未写、未来作品尚八字无一撇之际 。 “慷慨的卡特科夫又向作家预支了1000卢布” , 几乎是整本《非凡的年代》一以贯之的主导动机 。 如果根据日常生活消耗品购买力折算的话 , 1000卢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0万元 , 也可见当时俄国文人的生活还是相当优渥的 。 如今连诺贝尔奖得主 , 恐怕也未必能定期获得这个数字的预支稿酬 。 当然 , 当时的书价也要高于现在的水平 , 比如《赌徒》这部中篇小说的定价就是1卢布 , 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人民币1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