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25岁的藏族小伙儿雄求结婚4年了 。 他出生在牧民家庭 , 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 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 , 这几年 , 夫妻俩一直是带着孩子租房居住 。 能有个“小窝” , 是雄求一家最大的心愿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文章图片

一圈参观下来 , 雄求对日后的生活也有了新的计划 。 实训基地让高原的年轻人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雄求很幸运 , 赶上了北京的援建 , 2400多户和他一样的困难群众搬进了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新居 。 世代居住在牦牛帐篷里的牧民们 , 守着昏暗灯光度过漫漫长夜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文章图片

住上了北京援建的新居 , 这让周边的亲朋羡慕不已 , 雄求对于自己的新房子更是喜欢 , 所有装修都亲力亲为 。 雄求是玉树州曲麻莱县约改镇人 , 他的新家就在镇上 。 这是北京援建的一个住宅小区 , 4栋三层的低板楼 , 一共80户 , 如今已有62户入住 。 雄求一家住在2号楼3单元1-3号 。 宽敞明亮的两室一厅 ,60平方米 , 雄求请人进行了装修 , 从屋顶到墙面 , 再到家具 , 一水儿的藏式风格 , 走进他的小家 , 一股浓浓的民族风就扑面而来 。
雄求和妻子都没有工作 , 就靠挖虫草为生 , 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 雄求也想找个稳定的工作 , 但他没上过学 , 没文化 , 没技术 , 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
扶贫必先扶智 , 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 才能让贫困户凭借自己的双手闯出一条脱贫新路 。 由北京市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在雄求家门口建成 。 为了激励易地搬迁户们的参训积极性 , 当地要求他们搬进新家之前要先签培训协议——不能白拿房子 , 得学门技术 , 自食其力 。
理发、烹饪、汽修、缝纫、唐卡、金银匠……实训基地开设的培训项目多得让雄求有点应接不暇了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文章图片

雄求喜欢厨艺 , 在厨师培训课上 , 他看得格外用心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文章图片

金银器加工也是雄求感兴趣的 , 特别是知道了就业后的收入 , 更让雄求信心百倍 。 公保多杰是培训基地最出色的学员之一 , 学完唐卡制作以后 , 又参加了金银匠培训班 , 学习打造饰品、转经筒、酥油灯、金银器等民族手工艺品 。 他学习刻苦 , 手艺精湛 , 已被当地一家经营民族工艺品的企业看中 , 老板给出了每月3万元工资的承诺 。
精华|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文章图片

公保多杰虽然耳聋 , 但是身残志坚的他却是这里的名人 。 年薪36万!公保多杰的故事在实训基地被大伙儿津津乐道 , 雄求也动心了 , 拉过实训基地的老师 , 悄悄地说:“我也想学手工艺品制作 , 这个看起来没那么难 , 赚钱还多 。 ”


北京联盟_原题为:雄求的心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