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哪里 | 青岛: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 二 )


“磨少了,贴合率达不到要求,轻则列车振动大,重则可能脱轨;磨多了,十几万元的部件面临报废 。”宁允展说,“我把15平方厘米的切口在心中分成16份,一点点磨,直到把切口表面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 。”

若把高铁列车比作长跑运动员,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脚”,而定位臂就相当于“脚踝”,是转向架的核心部位,通过定位节点和轮对连为一体 。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定位臂接触面要承受约二三十吨的冲击力 。为保证安全可靠,定位臂和轮对节点必须要75%以上贴合率 。
|文明在哪里 | 青岛: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
文章图片

宁允展在研磨工艺上精益求精 。他发明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接触面贴合率从75%提高到90%以上,使长期制约转向架批量生产的难题得到破解 。
据统计,从宁允展和他团队手中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1400多列复兴号动车组,奔驰20多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万多圈,创造了13年无次品记录 。

“深潜英雄”唐嘉陵
与“蛟龙号”融为一体 大洋深处显身手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唐嘉陵,是我国首批自主选拔、培养的“蛟龙”号潜水器专业潜航员,长期奋战在深潜第一线 。
|文明在哪里 | 青岛: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
文章图片

唐嘉陵全程参与“蛟龙”号4次海上试验,驾驶潜水器达到最大下潜作业深度7062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创造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 。
唐嘉陵和他的潜航员团队常被人们称为“深潜英雄”“驭龙高手” 。但“海下1分钟,海上10年功”,荣耀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

唐嘉陵1984年出生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上大学时才第一次见到大海 。面对那片神秘的蓝色世界,顿时心生敬畏 。毕业前夕,当他接到入选国家潜航员的电话通知时,大脑空白了一两秒,事后,唐嘉陵回忆:“当时手在发抖,但嘴上却平静地说了两个字‘同意’ 。”
深潜器载人球舱内径只有2.1米,舱内有10多个显示屏,多台电脑,3名成年人挤在球舱狭小的空间里,经常一次作业12个小时,等到出舱之后,唐嘉陵感觉全身都是酸胀的 。
|文明在哪里 | 青岛: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
文章图片

在海底取样时,有时需要驾驶深潜器以半蹲姿势操作两个机械手,把直径1厘米的取样管放到2米外直径2厘米的热液喷口,保持10分钟不移动 。为了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唐嘉陵刻苦训练最终实现了手、眼、脑高度协调一致 。
“驭龙探海”,唐嘉陵伴随着“蛟龙”号一起成长,累计下潜72次,航迹遍布南海、太平洋、印度洋,他和伙伴们一起见证了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快速发展 。
|文明在哪里 | 青岛: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
文章图片

如今唐嘉陵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带领第二批潜航员和年轻技术人员一起,全面承担“蛟龙”号的日常维护保养备航,以及海上备潜维护维修工作,参与组织完成了多个航次“蛟龙”号潜水器备航工作,并参与编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多个实施细则和保养计划 。
“‘蛟龙’号的家就在青岛,这不仅仅是‘蛟龙’号的荣耀,也是青岛助力海洋强国梦的一张新名片 。”唐嘉陵说,“执行深潜任务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能够代表人类去探索海洋未知世界更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我们要做走向深蓝的先锋队,要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奉献无悔的青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