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产品经理改变深圳


南方周末产品经理改变深圳
本文插图
深圳华强北的“山寨体系”可能是产品经理最早的外部协同网络 。 “山寨机”的背后 , 其实是囊括方案研发、外观设计、模具、元器件和壳料供应装配的服务体系 。 (ICPhoto/图)
1998年的一天 , 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园的老楼里 , 年轻的兼职工程师吴宵光敲下OICQ的第一行代码 , 这款软件模仿的是以色列的一款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 。
当时许多人都没有想到 , 脱胎于OICQ的QQ将成为拥有数亿用户的国民级应用 , 戴红围巾的胖企鹅形象将深入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 这第一行代码 , 成为腾讯“互联网创世纪”的开篇 。
这是深圳投身互联网浪潮的新一代企业家 , 也是深圳的第一代产品经理 。 1990年代开始涌现的产品经理们 , 成为深圳城市进化的“关键先生” 。 产品经理的汇聚与创造 , 让深圳开启新一轮的城市动能转换 , 从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逐渐转型升级为“中国硅谷” 。
渴望创造财富的冒险精神、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完备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 这座年轻的城市似乎正在提供产品经理们想要的一切 。 渴望“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们改变着深圳 , 让这座城市始终站在全球互联网革命的前沿 。
产品经理的诞生
深圳在上世纪末迎来第一代产品经理 , 有某种历史的必然 。
1998年 , 互联网浪潮正席卷美国西海岸:比尔·盖茨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的策略已初见成效;重回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推出iMac电脑;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正在加州郊区的车库开始创业 , 并将公司名字取名为“Google”——产品经理们崇拜的“超级产品经理”正登上历史舞台 。
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 , 马化腾和他深圳大学的同学们较早接触到了新奇的互联网 。 在搬进赛格科技园老楼之前 , 他被熟知的身份是“马站长”——BBS社区惠多网深圳站的站长 。 “站长基因” , 成为这位青年工程师日后加冕“腾讯最大产品经理”的起点 。
在2017年出版的《腾讯传》中 , 马化腾这样描绘最早“冲浪”的体验:“它实在太奇妙了 , 你在那里可以遇见跟你一样的、天南地北的人 , 我们从未见过面 , 但是却可以互相展示最新写的软件、交换加密解密的心得 , 也可以倾诉对程序人生的感悟 。 ”
这种“奇妙”的体验 , 催生了深圳“初代产品经理”的初心——一如硅谷的同行们一样 , 他们做互联网产品不是单纯为了获取财富 , 还有“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情结 。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2017年的一场演讲中 , 他将产品经理称为“站在上帝身边的人” 。 在他看来 , 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 , 也会俯瞰芸芸众生 , 知道用户的欲望 , 给用户制定一些规则 , 让用户按照这个规则运转 。 做到这一点 , 产品经理就会有“上帝的成就感” 。
这种自带“创造感”的职业 , 在世纪之交的深圳乃至全世界都是新奇的事物 。 当时在深圳 , 年轻人“光明的前途”是两条路——代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和华强北倒卖电子产品的小商贩 。
正当腾讯第一代产品经理敲下OICQ的第一行代码时 , 深圳正进入设立经济特区的第三个十年 。 在前两个十年 , 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模式的加工贸易创造了这座城市的繁荣 。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动下 , 各类市场力量正在特区的土地上迅猛增长 , 这座城市已经褪去“边陲渔村”的形象 , 工业化城市已趋成型 。 当时 , 全球市场进入亚洲金融风暴后的迅猛复苏 , 全球制造业重心往中国转移 , 代工厂老板们挣得盆满钵满 。 直到进入新世纪 , 深圳外经贸工作人员引以为傲的 , 是深圳供应着全球七成的圣诞树 。
但就是这样的深圳 , 却成了产品经理的天堂 。 IDG亚洲总裁朱东方对****分析 ,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发展壮大 , 敢于冲破藩篱 , 能够敢为人先 。 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 是新产业、新职位的“助产士” 。 深圳还是一座移民城市 , 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 。 一个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城市 , 对于渴望用拼搏和努力赢得成功的年轻人来说 , 当然是最为理想的就业、创业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