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易谈历史|人物志:秦惠文王( 二 )


文章图片
两次变法和迁都 , 使得秦国国内的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 国库开始充盈 , 军队建设也更加强劲有力 , 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秦孝公对贤才的信任与任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任命公孙鞅为秦国大良造 , 这是宰辅之位既掌政治又掌军事 , 给公孙鞅封爵封地为商 , 故被秦国上下尊称为商君 , 使之名垂千古 。 更在军事上 , 后期接连战胜欺负秦国已久的魏国 , 使得魏国也感受到挫败的滋味 。 依法治国 , 使得秦国这一轮初升的朝阳 , 精神抖越过了山峦出现在上午天空之中 。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 , 年初秦国刚刚击败魏军取得又一次胜利 , 年末孝公却因病种去世了 。 秦国百年来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地还未尽数拿回 , 秦孝公便含恨而终 。 孝公一走 , 被打压了二十年的公族旧势力便又窜出来了 , 他们也想给自己谋一个未来 , 于是开始压制孝公生前所作出的损害公族利益的政策和派系 。 商鞅被公子虔以谋反之名擒拿 , 法律差点被废除 。 秦国陷入新的危机之中 , 太子嬴驷登场走入政治中心舞台 。 公元前337年 , 秦惠文君正式主政 。 历史必然 , 政治的变革向来会有流血牺牲 , 来搭建舞台 。 商君在孝公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声望 , 颇有些功高盖主的势头 , 这难免会引来时代认知的不满 。 秦惠文君有着卓越的远见 , 更有着比父亲更远大的志向与抱负 。 惠文君深知公族势力无论作何让步 , 绝不会轻饶商鞅 , 于是下令车裂商鞅灭族以平复公族的怨愤 。 以此为契机 , 保存商鞅的法制不被废立 。 并在即位前期 , 用几年时间与公族周旋 , 直到取得公族的理解信任后 , 才得以开展自己的作为 。 秦惠文君对于商鞅 , 史评价中还有一段公允的论述:秦惠文君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应是商鞅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 , 商鞅独掌大权的存在 , 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 。 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 , 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 。 在法治建设完成后 , 秦国法制的掌控是双重性质的 , 秦惠文君和商鞅 。 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 , 掌权者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 , 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 。 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 , 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 。 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 , 秦惠文君也要除掉商鞅 。 这个地位的商鞅如果秦国不能继续使用 , 也必然是不会放任让别国来用的 。 秦惠文君在车裂商鞅后 , 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 , 纯属公子虔和公孙贾陷害为由 , 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 , 削除了公族最具威胁的势力 。 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 , 由秦惠文君出色地完成了 。 商鞅的法制为何得以沿用到始皇帝时期 , 这就说明惠文君卓越的决策力 , 即保留了可令国家强盛的法制利器 , 又达到了清除妨碍君主利益的势力的目的 , 顺利的施行王道 。 秦惠文君卓绝的远见还体现在他的知人善任上 。 孝公重用外族贤能公孙鞅的事迹 , 嬴驷自小就看在眼里 , 因此深知贤才的秉性 。 贤能需要的是君主的信任、足够的支持和施展能力的平台 。 惠文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上 , 恰到好处的做到了这些要点 。 当时 , 魏地实属培养人才的英灵之地 , 齐鲁地区也有闻名于世的学宫 , 都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 然而魏国齐国的国君 , 都没有如此气魄 。 重用外族士人治理国家 , 即便有也局限在公族门下 , 门槛高机遇少 。 秦惠文君的求贤令 , 发的比孝公的牌面更加隆重 , 广发英雄帖 , 听闻有人前来拜见 , 更是放下君主的身份 , 前往宫门迎接 。 这样礼遇下士的行为 , 传往开来 , 那些跃跃欲试想施展自己才干的人 , 更加的愿意前来自荐了 。
博易谈历史|人物志:秦惠文王
文章图片
魏国的公孙衍 , 有犀首之称 , 精于兵法善作战 , 原是魏国军营主将龙贾属下副将 , 后因魏惠王没有善用而离开魏国 。 秦惠文君得知后 , 便虚心引为秦军将领 , 另其站在秦军帐中 。 魏惠王相邦惠施借魏女出嫁秦惠文君和亲之机 , 勒令魏女行刺杀之事 , 魏女大典之上以匕首刺秦君 , 秦君受创 。 同时义渠发兵围咸阳 , 秦宗室最后一股反对商鞅新法的顽固势力甘龙等人也趁机发难欲另立新君 , 一时朝堂内外危机四伏 。 秦惠文君强忍伤痛 , 命公子疾先平定内乱 , 然后再令公子华以一万精兵迎战义渠五万围城兵马 , 秦国新法加持与公子华英勇奋战 , 大败义渠并猎杀义渠王 。 在此秦军急需修养调整的节骨眼上 , 魏国发兵河西欲趁机再夺取秦国河西的城池 。 危难时刻 , 惠文君思虑再三 , 毫无保留的任命公孙衍为主将 , 迎战魏军 。 犀首巧用兵法 , 与故人龙贾将军展开正面对决 , 大胜 , 斩杀魏武卒精锐八万以及主将龙贾 , 一举夺回秦百余年来丢失的河西之地 。 魏国元气大伤 , 惠文君大悦 , 拜公孙衍为大良造(秦惠文君五年 , 前333年) 。 犀首因是魏人 , 且重情义 , 心里还是装有魏国的 。 败魏后魏惠王找了个机会派人拿重金说公孙衍 , 请公孙衍帮忙分散秦君追击魏国的注意力 。 犀首游说秦君说魏国一时无法再起风浪 , 转向去解决义渠进犯的困扰攻义渠 , 巩固后方为将来伐魏打基础 , 秦惠文君采纳了公孙衍的建议 。 后秦都咸阳发生多桩跟魏人有关的刑事 , 公孙衍察觉到秦魏两国暗中均有人在针对他 , 心生去秦之意 。 或许还有担忧这秦国大良造一职不好担 , 怕重蹈覆辙 , 早离开秦国可以有更好的未来 , 于是离开秦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