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鲍秀兰|网友: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萌娃悄悄在厨房做“水煮鱼”火了
做父母的都知道 ,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小孩子 , 都喜欢闹腾 , 同时也都有着强大的破坏力 , 只要是经过孩子手的东西 , 无一能完整的幸存下来 , 这种破坏亡的方式 , 同时让许多父母都为之头疼 , 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变得如此有破坏力 , 同时也很担心 , 孩子的这种情况到底是好是坏 , 会不会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好的作用 。
文章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自己的宝宝逐渐的长大 , 却没有向父母预料那样逐渐变得懂事 , 反而破坏力越来越强 , 比如说在洗手的时候会把牙刷牙膏扔进水池里 , 将家里的面粉鸡蛋洒了一地 , 将父母辛辛苦苦种的花连根拔起 , 没有父母会不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崩溃 。
最近微博上就有这么一个熊孩子 , 在家里大搞破坏父母也是毫无办法 , 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家里 , 孩子一如反常的安静 , 就在这个时候 , 父母预料到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 于是跑进了厨房 , 只见孩子傻傻的对着自己笑 , 锅里却是一条活生生的大鱼 , 孩子站在板凳上 , 将鱼放在锅里 , 并且放了许多调料 , 看样子好像是在做饭 , 爸爸看到这也是气的无话可说 。
【儿科医生鲍秀兰|网友: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萌娃悄悄在厨房做“水煮鱼”火了】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评论到:
A:事出反常必有妖 , 孩子静悄悄 , 一定在作妖 。
B:这个孩子可能是害怕爸爸妈妈累了 , 他想给爸爸妈妈煮一锅鱼汤补补身体 , 顺顺气 , 哈哈哈 。
C:真是一个可爱鬼啊 , 水煮活鱼 , 可能只有小孩子才能想到这样做吧!
文章图片
其实对于爱破坏的孩子来说 , 他们的心里很复杂 , 同时也有着很多类型 , 父母不能看见孩子有破坏行为就火冒三丈 , 认为孩子是故意成心的 , 搞事情 , 相反 , 父母要有耐心的去发现 , 去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 , 不能轻易的以打骂的行为来应对孩子的破坏 , 一般孩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心理类型:
3到6岁的孩子 , 慢慢的开始接触身边一些新鲜的事物 , 当孩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 , 他会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孩子会利用摸一摸 , 尝一尝 , 闻一闻等方法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 。
文章图片
有的孩子因为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 , 从而与大人赌气 , 故意的摔坏东西 , 发泄心中的愤怒 , 对于这种破坏行为 , 家长绝对不能姑息迁就 , 要严厉的批评 , 也让孩子长到破坏的滋味 , 如果孩子破坏了自己的某些玩具 , 家长可以在长时间不满足孩子的这方面的要求 , 孩子受到一定惩罚后 , 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 就不敢再由着性子破坏了 。
当然还有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想要破坏 , 而是好心办坏事 , 3到6岁的孩子在动作协调和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 但是孩子们也会心疼自己的爸爸妈妈 , 也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减轻一些负担 , 但是往往却帮倒忙 。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 , 孩子的破坏行为往往都是无意的 , 所以说并不能将所有的破坏都归究于孩子不听话等原因 , 相反父母应该有耐心的去帮助孩子 , 引导孩子 。 面对搞破坏的孩子 , 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作为家长 , 要知道惩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惩罚只会让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的身上 ,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为父母帮忙的时候 , 不小心出现了破坏行为 , 或者是孩子故意的发泄情绪 , 不妨让孩子尝试自然后果的惩罚 , 同时父母要知道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看到某些物品放得杂乱的时候 , 孩子会将物品归位 , 这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 孩子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敏感期 , 但是一般来说只有一次 , 错过了就很难再补救回来 , 同时 , 孩子未来能否取得好成绩 , 好奇心是必备的因素之一 , 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 就要正确对待孩子探索过程中的破坏行为 ,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推荐阅读
- 吴菊英医生|孩子身高进入“猛涨期”,做好这件事,娃能窜高一大截,入秋后
- 儿科医生鱼小南|吃哪种最好?医生详尽干货篇出炉,就差你没看,都说要补维生素D
- 儿科医生刘维民|妈妈送去豪华蛋糕却没吃,老师说出了原因,4岁孩子幼儿园过生日
- 中医周医师|试管婴儿不能长寿?会影响智商?听听医生是如何说的
- 小白养生|容易脾虚咳嗽!3招改善脾虚!,儿科医生:4种食物别给孩子吃
- 吴菊英医生|肚腩明显脸也胖几圈,网友:还我东北''宋仲基'',胡可晒安吉近照
- 儿科医生刘维民|要求打无痛针却被婆婆拒绝: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产妇无法忍受疼痛
- 格格育儿心经|我也不选”,二胎妈妈给出的理由,让医生无法反驳,“顺产再好
- 前方冲锋号|医生:不是食物中毒是病毒感染,幼儿园十多名孩子出现呕吐和发烧
- 进击的萌宝|爸爸“生无可恋”排队看病,妈妈当场笑翻,儿子扮演医生在家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