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明代贤相之首的杨士奇为何晚年失节,纵容宦官王振专权,国家衰落( 二 )


最终 , 在首辅杨士奇等人的辅佐下 , 明宣宗开始了励精图治 , 基本实现了海内升平的景象 , 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
非常遗憾 , 仁宣之治的两位主角 , 仁宗朱高炽在位十个月 , 享年四十六岁过世;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 , 享年三十七岁就过世了 。
明朝,太监|明代贤相之首的杨士奇为何晚年失节,纵容宦官王振专权,国家衰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瞻基
明宣宗驾崩后 , 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 , 史称明英宗 。当时 , 由于“三杨”的存在 , 由于太皇太后的摄政 , 明朝政局没有经历大风大浪 , 各项朝政和军政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但在这个时候 , 一个宦官却赢得了明英宗的宠信 , 开始崭露头角 , 权势日盛 , 那就是王振 。
王振是个文化人 , 有着秀才的功名 , 只是秋闱屡试不中 , 他不甘心就此过一辈子 , 便在永乐末年自阉入宫 , 做了宦官 。
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 , 因此 , 王振入宫后很快就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 , 被授以东宫局郎 , 服侍太子朱祁镇 , 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
明朝,太监|明代贤相之首的杨士奇为何晚年失节,纵容宦官王振专权,国家衰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振与明英宗
朱祁镇即位后 , 王振被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是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 , 负责完成决策中“批红”的盖印 。
王振建议英宗以重典治国 , 他自己更是如此 。谁若顺从和巴结他 , 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 , 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 。因此 , 文武百官对他争相屈膝 , 史载“国朝文武大臣见王振而跪者十之五” 。
而面对王振的专权 , 身为内阁首辅 , 国之柱石的五朝老臣杨士奇 , 却没有了当年的气势 , 不仅没有对王振加以遏制 , 甚至有纵容和取媚之意 。
在朱祁镇上任之初 , 王振对以杨士奇为首的三杨内阁还是颇为忌惮的 , 不敢有所僭越 。
明代实行所谓的票拟与批红制度 。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 , 由皇帝“硃批”决定可否 。由于朝政复杂 , 加之部分皇帝无心朝政 , 遂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即各部公文奏议交司礼监分类后 , 拣选其要呈送皇帝 。皇帝或亲批 , 或由秉笔口述大要而皇帝口决 , 秉笔代为“照阁票批红” 。奏章经过“批红”以后 , 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撰写正式诏书执行 。而掌印太监则负责对披红的审核 , 如果认为可以 , 就盖上印章 。如果认为不行 , 有权打回去重批 。
王振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 权势极高 。但王振初为掌印太监时 , 对三杨内阁大臣却是毕恭毕敬 。“转旨每立阁外 , 不敢入 , 三杨呼入坐以宠异之 , 振自是权侵重 。”
三杨的纵容 , 使得王振权势日盛 , 气焰日益嚣张 。
明朝,太监|明代贤相之首的杨士奇为何晚年失节,纵容宦官王振专权,国家衰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振
王振曾问杨士奇:“吾乡亦有可为京官乎?”王振的意思 , 希望杨士奇推荐一个老乡来做京官 , 这是太监公然干预朝政 , 而且还是重要的人事 , 照理 , 杨士奇应该一口拒绝 。可是 , 杨士奇果真为之推荐一个老乡薛瑄 , 并将薛瑄任命为大理寺卿 。
但是薛瑄却看不起身为太监的王振 , 上任以后也不去拜谢 , 于是杨士奇又专门提醒他身边的仆人:“若主之擢 , 王太监力也 , 朝罢可诣谢 。”对杨士奇的传话 , 薛瑄照旧不理 。
王振对薛瑄这个老乡倒是很关切 , 专门到内阁打听 。杨士奇为了不让王振失望 , 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马上来 。”又让一个和薛瑄关系好的大臣去劝 , 薛瑄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