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病众筹,仅平台自律是不够的


【中年|大病众筹,仅平台自律是不够的】
中年|大病众筹,仅平台自律是不够的
本文插图

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360大病筹等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近日签署升级《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和《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 。 自律公约升级版将一般的单次求助金额限定在50万元 , 平台应当对发起人及求助人的身份证明进行审核 , 如经查实求助人、发起人发布的信息虚假的 , 平台应当开通退款通道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
众筹类平台出现以来扮演了我国医保制度的重要“替补” , 即没医保或医保报销之后仍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重病患者 , 可通过众筹平台向社会筹集治疗费用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已有逾500万大病家庭通过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了求助信息 , 获得了超过20亿人次爱心人士的响应 。 世界银行去年发布的《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显示 , 预计到2025年 , 中国众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

但这类平台在帮助患者的同时 , 也伴随着不少问题 。 譬如:由于平台对求助信息审核不严 , 部分求助者隐瞒了真实的个人财产信息;出现一些类似“扫楼筹款”、不同平台之间争夺发起筹款人等恶性竞争现象 , 这都透支了公众的爱心和信任 。 两年前三大平台曾签署过自律公约 , 但实际约束力有限 , 且出现一些新问题 。 此次增加360大病筹 , 签署“升级版”自律公约 , 这是相关平台以自律谋求健康发展的体现 。
从“升级版”自律公约内容来看 , 都是针对实际问题开出了新“药方” 。 比如此前曾出现过患者有医保、治疗仅需十几万元 , 却筹集上百万元 , 这容易出现资金风险 。 此次规定将一般的单次求助金额限定在50万元 , 就能避免资金风险 。 再如 , 针对虚假求助信息、审核不严的问题 , 此次不仅明确平台审核责任 , 还明确了平台追责的责任 , 这有助于强化平台自身责任 , 震慑骗取捐款的行为 , 并可保障赠与人权益 。

不过 , 如何有效审核发起人及求助人个人信息 , 尤其是财产信息 , 对众筹类平台仍是最大考验 。 赠与人及公众最关注的信息是 , 求助人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治病?从过去案例来看 , 引发关注和质疑的主要问题是求助人隐瞒了家庭房产、汽车等财产信息 。 显然 , 平台只有严格审核求助人财产信息 , 才能确保公众捐款真正用在该用的人身上 , 而不是用在“装穷”的人身上 。 所以 , 众筹类平台要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
虽说自律升级是进步 , 但规范大病众筹仅靠平台自律是不够的 , 即便集体自律也不能代替“他律” 。 比如法律层面应当对平台、发起人、求助人等方面作出规范 。 现行法律法规主要规范的是慈善募捐 , 大病网络众筹则不在法律规范之内 。 因此 , 应该尽快把大病众筹写入法律 。 好消息是 , 《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中 , 将制定社会救助法列为当年度重要立法事项 。 当大病众筹由法律来规范 , 有望解决诸多积弊 。
再比如 , 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医疗机构、新闻舆论等 , 都是促进大病众筹规范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 鉴于目前法律规范空白 , 监管部门能否出台部门规章先进行规范 , 值得考虑 , 毕竟大病众筹关乎公众利益 。 司法机关可通过公正审理、司法建议等促进大病众筹规范化 。 公众及新闻媒体对大病众筹平台及发起人、求助人加强监督 , 也能促进相关各方规矩起来 。 此外 , 增加医保制度灵活性可倒逼大病众筹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