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郑永年: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在亚洲( 二 )
保持双循环 , 至关重要外部环境在变化 , 与此同时 , 对中国来说 , 尽管内需比重越来越大、外贸不再像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头十年占那么大比重 , 但外贸的重要性仍不容低估 。保持对外经济关系很重要 , 它不光是一个量的问题 。 过去我们常说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 , 这些产品 , 比如当年从日本进口的相机、电视等 , 都是整产品 。 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 , 全球化出现了国际分工 。 所以 , 当我们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 , “全球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
2017年12月26日 ,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 由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站 , 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 。 /视觉中国这波全球化 , 中国主要聚焦的是西方技术向中国的扩散和应用 。 我们是个应用大国 , 还不算一个创新大国 , 创新近些年才引起了重视 。 正因为中国是个应用大国 , 所以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影响很大 。 像华为 , 中国最好的科技企业之一 , 它相当比重的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仍依赖于外部供应 , 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 。根据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说法 , 美国是第一梯队 , 日本、欧洲是第二梯队 , 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 。 跟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 , 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但这些提高大部分基于西方技术的应用 , 自创能力仍然有限 。 对此 , 我们不能盲目骄傲 , 要有客观估计 。一方面 , 我们要发展内需;另一方面 , 我们还要有外部循环 。 没有外部循环 , 我们会再次封闭 , 逐渐落后 。 高层强调“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这一点我们要记住 。 我们的技术还处于下端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我们还应广泛运用西方技术发展自身 , 因为西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 , 一定要进行自主创新 。本世纪以来 , 中国确实迎来了发展机遇 , 而这个机遇也已发挥到了顶点 。 如今 , 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创造、把握新机遇 , 实现持续崛起 。
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在亚洲我们要看到 , 美国的衰落是一个长期过程 。 好多人说美国马上就要衰落、解体 , 其实不然 。 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技术创新 , 美国仍然很强大 。美国是一个危机感驱动的社会 , 有危机它就会有反应 。 现在美国面对的这波危机 , 远远比不上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和黑人民权运动 。 社会抗议、反叛 , 可以说是美国制度的一部分 , 它的容积足够大 , 可以容纳这些矛盾 , 所以 , 不要错判美国 。全球化背景下 , 我们必须从全球的视角来看问题 , 不能光看中美关系 , 否则就会犯错误 。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 , 到2024年 , 也就是再过4年 , 中国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 , 成为最大经济体;美国排第二 , 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则依次排三到五位 。 前五位有四个是亚洲国家 , 这说明 , 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在亚洲 , 所有国家的重点都会放到亚洲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 , 中国不仅要跟美国竞争 , 跟印度、日本、印尼这些国家的竞争也会加剧 。 中国如何处理自己跟周边这些经济体的关系 , 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 。 绝对不要四面出击 , 如果这些经济体跟美国联合起来 , 哪怕中国经济总量最大 , 也没用 。所以 , 看中国的未来要跳出中美关系 。 跟美国以外这些大经济体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 , 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 。
光嗓门大没用 , 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事实上 , 中国与西方在经济上的竞争并不是那么强烈 。 你看中国的开放为西方带来了多大利益?在某些领域 , 中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西方 , 但这些领域跟西方的竞争并不是很强;总体而言 , 中国的制造业仍落后于西方 。 而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 , 中国跟西方在经济上是互补的 。 主要分歧仍在于认同政治 , 就是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 。其实 ,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 , 中国一方面反对美苏霸权 , 一方面也在寻找跟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共同利益 。 改革开放以后也一样 ,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 不争论 。 市场经济只是一个工具 , 资本主义可以用 ,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 不争论就是不搞认同政治 。我们有不同 , 但我们也要求同 。 并不是说文明、文化、意识形态有差异就必然发生冲突 , 不是这样的 。 实际上 , 中国加入WTO后跟世界接轨 , 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跟世界趋同 。 但我们渐渐不去讲这些“同” , 有时候即使是同 , 我们还一定要把它说成不同 , 比如一些自媒体或民间智库特别喜欢强调“我们不一样 , 我们比你们好” , 这就是问题了 。塑造认同很重要 。 中国应该跟世界交流 , 跟区域来往 , 尽量寻求共同利益 。 刻意追求不同 , 你就在妖魔化自己 。 我们跟人家都是一样的人 , 只是有些微不同 。 比如我们用筷子 , 欧美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 , 但一样是吃东西 。与此同时 , 亚洲(包括中国)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实践 , 有跟西方不同的地方 , 有自己的模式 。 我一直在主张 , 要放弃西方的那套概念和理论 , 回归基本事实 , 回归科学 , 回归理性 。
推荐阅读
- 郑永年:中国不跟美国比谁更封闭
- 城市百角|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徐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上,一定会赶超常州
- 正能量|助人为乐值不值?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请"扭曲的碰瓷者"做个人吧
- 大伯求我给他儿子捐肾少一个肾真不会影响未来么
- 探索未来|数学家丘成桐讲中美教育,为什么中国数学非常好的孩子不多?
- 未来5年美国投超10亿$研发AI和量子信息科学
- 郑永年:世界正“梦游”走向战争
- 下一任首相注定是过渡首相,小泉近次郎才是未来
- 特朗普正式接受提名:对美国光明未来充满信心
- 美媒:TikTok可能会在未来48小时内与微软达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