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是:“时代需要文学”半岛学生采访人员对话陈应松、李晓东,聆听文坛故事,见证岛城文学盛世
半岛:董婉婉
半岛学生采访人员: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2018级十班王晨、2018级六班王曦、2019级六班李长志、徐笑苇、2019级八班杜佳欣、启元学校曹涵杰
8月14日上午,由市南区总工会和市南区文联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支持,市南区琴岛作家协会、半岛都市报社共同承办的“时代需要文学”名家讲座在市南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启动 。青岛市文联主席团委员、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市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党组书记冯晓松和200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上午的开幕式 。开幕式由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主持,本次“时代需要文学”名家讲座将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陈应松、石一枫将分别以《写作的化学反应》《作家要有自己的根据地》《书写中国现实》为题开讲,著名评论家李晓东主讲《新时代文学的主体特征》 。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这个时代需要思想,所以需要文学 。”半岛学生采访人员团有幸参与其中,感受这一场别开生面的、以“时代需要文学”为主题的文学大咖见面活动,聆听了名作家陈应松、著名评论家李晓东的讲座,提升了自身文学素养,充实提高写作水平 。
小采访人员手札:

学生采访人员:王晨、王曦
陈应松老师今天的讲座话题是“作家需要自己的根据地” 。
何为“作家的根据地”?陈应松老师提到,当年建立起井冈山根据地,在自己的根据地上大力发展事业,最终燃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燎原之星 。革命如此,文学亦如此 。陈老师居神农架二十年后写出长篇巨著《森林沉默》,当生活和写作都聚焦于自己这片根据地时,陈老师心情平静安宁,感受到自己对自然、工作、生活的热爱 。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在理想与现实的根据地里自由徜徉,感受到自然之美并获得写作和生活的力量,将思考注入笔尖,终写出这篇蕴含无限哲理的作品 。
陈老师的讲座深入,他开始倾心地向听众阐述一个作者的人生规划,写文章不是短期的投资 。正是当代政治和经济的腾飞,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宽松,城市和人民都是活的潮流,潮流离乱,水流倒灌 。造成了新时代下的流浪者 。这不仅是身体的流浪,也是精神的流浪:寄人篱下,背井离乡,感受着床前明月光的乡愁;他又提出了一个我之前从未听闻过的一个词:精神游子 。一个孩子,她想念家乡的水,南水软,北水硬,虽然北水好喝,但她更想念家乡的南水 。她喝着北水,想着到底哪里是我的家乡?社会造就进步,经济造就成功 。如今的中国不再闭塞,人往高处走,大家都不拘泥于狭小的范围,不愿受其束缚 。这也造就了文化的碰撞和转型 。
之后,他提到占山为王,不能因为别的原因成为流寇 。我们应该不改初衷,至死不渝的坚守一块土地,慢慢的霸占它,慢慢地拥有它,使这块土地彻底成为自己的世袭领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生态系统 。陈老师的巨著《森林沉默》以森林古猿的远古乡愁为切入点,自谦为半吊子知识分子,这不仅是自己的肉体故乡,也会成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内心故乡 。
他批判很多人跟风写作,没能找到自己的东西,他告诉我们要找到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和人脉,这样才容易产生故事 。当你在根据地安营扎寨,你会感到脱胎换骨,当你在根据地筑成堡垒,你会感受到凤凰涅磐 。在那里有新的召唤和起点,在文学的打工生涯重建起自己的文学宝库 。和尚没有寺庙,怎样向他人布施?基督信没有教堂,怎样叫人信他?我们要甘愿做一个文学的打工仔 。将生活和理想都投入到一个地方,好好的琢磨它 。城庄是社会的缩影,作者就要像一个土匪一样,占领一个地方,熟悉它的地形、地质、地貌,于大量的现实中还原一个生活场景,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根据地就会逼着你学习 。陈老师的《森林沉默》里有许多有关动植物的科普知识,这些都是他在经过大量采访和做笔记后,泼墨挥毫写下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