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三 )


问到青少年该如何写作,陈老师说要多读、多写、多摘抄 。平时要多注重积累,才可以在写作中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破解作文枯燥乏味的密码,就是去积累别人积累不到的东西 。
这一次的讲座给我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活动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

学生采访人员:曹涵杰
在八月十四号下午,半岛学生采访人员团来到了青岛软件园共同倾听李晓东老师带来的“新时代文学的主题特征”讲座 。
李晓东老师是文学博士,也是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 。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也可以看出此次讲座机会难得 。在讲座上李晓东老师从高角度,高视角来点评讲解中国新时代文学的主题特征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说现在的少年减少了面对社会,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天的行程基本一样,从家坐私家车到学校,再坐私家车回家 。这令青少年几乎没有社会经验 。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在讲座最后我问了李晓东老师在他的写作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是什么,李老师回答道:“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影响比较大的事在童年时期 。因为我出生靠近在山西煤矿,所以积攒了丰富的素材,为后面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学生采访人员:杜佳欣
陈应松老师从什么是根据地,建立根据地的好处到如何写好文章,
从陈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根据地可以是你非常喜欢的地方,只有你想象的地方才是你的根据地,不能你把你厌恶的地方建立成自己的根据地,因为你对它是没有任何感情的 。根据地是被传媒,甚至被上帝遗忘的地方,或是你想象的地方,这才是你的文学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的好处是什么?能让我们有一个标志,一个logo 。一个作家对一个地方进行社会解刨,重点一个村,认真地写它 。村庄是时代的缩影,世界就是一个村庄,村庄就是一个世界 。要将历史人格,人文风情,从大量的现实中换成一个一个的生活场景 。写一个地方要了解、认识、学习它的背景和各种各样的知识 。除此之外,也要大量的采访,大量的做笔记 。一个作家不是什么都能写的,不是万能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总是写同一个事物 。文学不是赶大集,不是光扎在人多的地方 。文学是守贞的结果 。
最后陈老师鼓励我们,写作不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写你想象的生活,你渴望的生活 。你想象的生活,你渴望的生活是你最好的生活 。多读书,积累语言,找一个本子记下来好的段落,好的名言,用到作文里 。
【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应松|半岛学生记者对话陈应松、李晓东 聆听文坛故事 见证青岛文学盛世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