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抵触温情,拒绝善良 ?

这问题太大,其实题主的问题大概来自“道德滑坡与见义勇为”这些现实问题的提炼,也体现了题主一种忧患关怀之心!
我有幸旁听过了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七十五周年的一次哲学交流论坛,当时最热的话题就是一年前的“小悦悦”事件和一直没有消停的“彭宇案”。当时某大学知名教授就发问万俊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作为伦理学会的会长,你来想个办法应对一下中国的道德滑坡以及不敢做善事的现状吧,就可以以小悦悦事件和彭宇案为例。”万老师想了许久,然后做了长篇的自我检讨和伦理学界的检讨(这些不重要,多半客气之话),最后还补充了句:“对于这些现象,你让我解释我都解释不了,更别说应对方法了。”
所以说题主的问题是个很大很难说明的问题,中国的道德伦理问题到了一个很严峻的阶段,这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我也没必要给题主一个诸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啊导致…………”那样的很宽泛的答案,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一个有“心”的中国人,我想多数人和题主一样,还是有这个情怀的,需要注意的只是如何在展现自己情怀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诸如保护自己的行为性要求我想这样的问题到处都是,如“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336708"\u0026gt;我想见义勇为,得注意些什么? “、”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78859"\u0026gt;见义勇为如何避免被报复?“之类的。我想提醒题主的是同时要树立自己坚定的观念。
首先,题主要了解的就是不是任何事都能以情怀和温情来解决的,不止是在”这个年头“,过去是,未来也会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在温情的另一面,”直“这种要求是需要题主更多地去关注的。不要以为温情可以感化任何人,有时候”直“可以更多的帮助他。该怨则怨,该善则善,大概和稀泥和温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鸿沟的吧。
其次,不管是对善对恶都要有自己的度量。”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并不是一种好的情怀。所以行善可以,但是要清楚地知道怎么样去”行“才是对双方最好的。儒家也讲”恶恶丧德“ 也是对立面的同一个意思。所以孔子说唯仁者才能成就”好人“之好,”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你自身要保持一颗公正的心,要是”仁者“,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行善,去展现你的温情。
【为啥要抵触温情,拒绝善良 ?】 所以说还是可以行善,可以给予他人温情,可以时时有着宇宙之悲怀。但是记住自己的坚定观念,身正,影子才便不会太邪,也不会怕它太邪。
■网友的回复
温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迟疑着送出;善良,似乎也成为了恶人作恶的筹码。这里,我想举以下三个小例子来透视一下我们的生活。
1 路边的传单,接还是不接?
莎翁有个经典句子,是这样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那确实够难选择的了,至于路边的传单接还是不接,对很多人来说,简直就是a piece of cake。我们先来看看面对街头传单,路人会有怎样的反应:①直接忽视型;②示意不需要型;③礼貌接受型;④视情况而定型。
细想一下,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以上四种类型的产生。首先,第一种,人们可能在赶时间,也可能本来就对传单的印象不好,还有可能对发单员的行为打心眼里厌恶;第二种,这种类型比较配合,表示自己对传单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已;第三种则是“大好人”,理解和照顾发单人的不易,礼貌接受;第四种情况比较多,前三种都可以成为第四种的小分支,比如心情因素可能就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里,我们主要来说说第一种和第三种。“直接忽视型”和“礼貌接受型“就是两个极端,我们也大可不必一刀切,评判前者缺乏同情心,后者充满温情。你怎么不问问,或者说你怎么不想想”直接忽视型“是曾经是在礼貌那吃了大亏,才忽视躲着吗?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曾经我在炎炎夏日当过移动代理,能打骨子里体会到发单员的不易,身体累放一边,关键是遭人家白眼就倍感难受。所以,之后遇到发单的,我都会礼貌接受。可是,有一次我吃大亏了。路上走着,一美容店发单员给我说她们店在做活动,凭单子可以免费体验一次服务。我礼貌地接了,她就给我说她一天要带进店至少五个人才有工资,让我帮个忙充下人数。于是,我就好心答应了,结果进去后里边的人让我躺下后不知在我脸上抹了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就让我先交20元。我反问说,这不是免费的么?结果人家却说,是免费的啊,不过我刚才是用的是新洗脸扑给你抹的脸,这得算钱。鉴于平常不是什么爱惹事的人,给了钱,赶紧溜走。其实,我身边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真的是怕了,怕自己的好心还给自己带来不利,只能躲得远远的。
2 公交车上的座位,让还是不让?
让不让座,这本来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年轻人嘛,身强力壮,大多会选择让座给需要的人。可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件事,让许多人现在宁愿坐着,也不愿让座给他人了。这并非国民素质低下,是在是一些活生生的现象难忍。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可是一些老人就非得在大早上上班高峰期凑个热闹,赶个早市,从前门一路挤过来,眼巴巴地站在一座位旁,然后成功落座。他们也不想想,年轻人拖家带口的忙着上班,而他们不过只是为了去超市赶早买点便宜的蔬菜水果什么的。其实,自从大力提倡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后,大家也都在全力践行。可是,一些老人上了车,还没等你站起让座给他们,就一副“赶紧给我让座”的表情,实在是让让座人心情极为不爽。让座不是责任,只是义务而已。让座是代表尊重你、爱护你,并不代表欠你。更有甚者,有人为了坐上座位不惜装瘸子,然后成功上座。
于是,我们再让座时,多了几分思量。本来“座位”就不是一个大事,但就是不服气一些人的恶心作为。然后,温情就随着奇葩的人,奇葩的事不断流失掉,淡化掉…
3 路边的乞讨者,该给还是不给?
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见到乞丐来家里讨饭,长大后发现乞丐都在农村绝迹了,全都迁徙到了大城市。而且,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乞丐的人群愈加宏大,各大城市的街头、天桥都有乞丐的影子。不禁想问,这么多人,到底有多少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
那种卖艺乞讨的,我们无需多说什么,人家好歹有一技之长,不存在欺骗。最可气的是那些“残疾类”和“求助类”。“残疾类”通常或坐或躺在路边、天桥入口处或者商业街,很少开口向路人求乞,但是展示般地露出吓人的伤口或者严重的残疾和畸形。大家都是善良之人,所以对待这种大都会给点钱。想着反正就几块钱,也不是个多大的事,但这不就是助长他们的气焰么?“求助类”这种最常见的就是没钱上学,没钱给家人看病,没钱回家之类三俗的借口。一般会选择一个小女孩来跪在地上,头低得很下。殊不知,他们大多都是职业乞丐。他们有自己的行乞策略,有自己的运营组织,还有自己的财务部门。新闻上曾曝出台北市东区街头一名62岁行乞男子,看到民众捐1元铜板,气得直呼这是在侮辱我!后有网友在网上爆料,曾目睹行乞男大言不惭对路人说:“没100元就不要捐”,让民众直呼好心被糟蹋了。曾经还有一名在南京地铁乞讨的职业乞丐,自称每天讨到500元就收工。职业乞丐去香港给孩子买奶粉,住洋房,生活无忧。可是那些投钱的人,好多连房子都买不起呢,更别说洋房了呢?
可是,作为芸芸大众的一员,又没有火眼金睛,怎能一眼识别职业乞丐和真正乞丐的区别呢?不给吧,自己的善心又不安,害怕错过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给吧,电视上呈现出来的、自己亲眼看到的各种骗子,又不想让他们得逞。这年代,大家赚钱都不容易,都是血汗钱。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地空降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总会抱怨,物欲横流,真情淡漠,可是,有没有想过这种社会环境是大家共同的“杰作”,谁也逃不了干系。所以,大家都负起责来,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一部分,并监督身周的人儿,相信这种情况总会慢慢改观的,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温暖的!
■网友的回复
当经济为一个人的绝对中心时,干任何事情往往都会考虑成本,性价比,问值不值,并且现在温情成本确实上升了不少。一个坏鸡蛋的危害绝不是一个好鸡蛋所能弥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