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马论|康凌|诗朗诵与革命文艺的身体技术( 六 )
然而 , 对歌谣小调等旧形式的利用始终伴随着对所谓“旧的封建思想”的警觉 。在这里 , 左翼诗人所说的“旧的封建思想” , 与其说是对歌谣的形式与内容的某种意识形态属性的命名与批判 , 不如说是对歌谣化新诗的去政治化倾向的敏感 。 左翼诗人一面希望借歌谣的音响结构为自身作品赋予感官上的吸引力 , 一面又警惕其沦为纯粹的感官娱乐 。 换句话说 , 左翼文艺既须要不断返回到既存的、漫长的传统及其所塑造的文化惯习与感知方式中 , 又始终承载着动员民众政治、打造革命主体的使命要求 。 这一张力贯穿着左翼诗人对形式的文化—政治能动性及其危机的思考 , 并成为日后旷日持久的民族形式论辩在1930年代的隐秘先声 。
基于他们从民间歌谣中学习到的写作技艺 , 左翼诗人围绕其作品的音响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 借用穆木天的“诗的Montage”这一说法 , 我将在第五章中对若干诗歌文本——尤其是其中的音响结构及其变化、对象声词与劳动呼声的使用——进行细读 , 以考究左翼诗歌中的听觉节奏与语义象征之间的复杂互动 。 在我看来 , 诗歌的节奏样式为文本赋予了一种感官秩序 , 这一秩序既组织、辅助 , 又不断扰动着诗歌的意义表达 。 更重要的是 ,诗歌的音响结构本身 , 亦可以用来唤醒、调用听众在过去生活中的感官经验 。 具体而言 , 左翼诗歌一方面使得听众能够在当下的诗歌时间中重新经历战争与劳动(以及与之相伴的暴力与剥削)中的听觉体验;另一方面 , 以共享的身体经验为基础 , 它将有可能召唤出听众这一“大集团”之间的身体性的连带感 , 以此作为集体的革命行动的基础 。 在这个意义上 , 诗的Montage的双重时间性成功地索回、占据了大众的听觉—身体经验 , 并启动了将大众过去的苦难经验转化为当下的革命潜能的动员进程 。
作为全书的总结 , 我将对左翼抒情主义的概念进行简单地讨论 , 并回应晚近学界关于抒情传统的论述 。 一方面 , 正如学者们早已意识到的 , 左翼的政治抒情诗呼唤着对大众的革命意识形态与集体主义情感的再现 , 并将其视为唯一合法的主题 , 由此承担着清晰的宣传与教育功能 。 而在另一方面 , 正如本书的讨论所揭示的 , 左翼抒情主义同时又认为诗歌的内在节奏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对身体节奏的塑造 。 准此而言 , 左翼抒情主义试图恢复的 , 是诗歌与(某种集体的)身体感知之间的关联 。尽管左翼诗人坚持主张身体节奏具有严格的阶级基础 , 但这些听觉节奏的吸引力常常越出对人们的感官经验的这种清晰的政治边界的区划 。 在这个意义上 , 在当代抒情理论普遍将抒情视为个体自我及其内在深度的再现、一种“自我的诗学”(poetics of selfhood) 时 , 左翼抒情主义却勾勒出一种集体的、身体性的抒情-技术维度 , 它所接引的是人们的生理回应与感官记忆(以及这种身体经验召唤出的集体性) , 而非听众自身的理念、思想与意识形态 。 左翼诗学的抒情强度因而既是政治的、审美的 , 又是感官的、兴动(affect)的 。
上述各章的讨论分别涉及革命文艺的身体技术的基本面貌、知识谱系、本土实践、文本特征与抒情向度 。 其中 , 身体技术既可以被视为革命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 我更希望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理解革命文艺的视野 。 由此出发 , 我们可以凸显革命文艺中的一些为过往的研究所忽略的面向 , 譬如说 , 身体与感官如何在革命文艺中成为一个亟待回应的问题?革命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大众化的视野中理解、组织、动员、塑造其听众/读者的身体与感官经验?如何征用诸种理论框架、知识传统与在地文化资源来打造有效的身体技术?以及如何处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危机?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探寻 , 当然不仅限于左翼诗歌或文学的范围 。 在左翼戏剧、左翼电影(尤其是电影技术)、左翼音乐(尤其是大众合唱)、左翼舞蹈(譬如秧歌改造)、左翼绘画与木刻等诸领域中 , 对身体潜能与感官体验的体认与建构始终是革命文艺的核心问题 。 在中国的左翼文艺史中 , 革命的诸理念始终、也必须以具身的(embodied)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 乃至以具身的方式为大众所接受与领会 。 在这个意义上 , 革命的思想改造始终以身体改造为自身的前提与方式 , 在1930年代的左翼诗朗诵中、在延安讲话对“到群众中去”的号召与要求中、在“深入生活”与“劳动改造”的实践中、在诉苦与批斗时的身体展演中 , 革命文化展现出自身关于身与心、体与脑、思想与情感之关系的独特理解方式 , 展现出一种以身体作为媒介的思想改造与认同建构的路径 。 由此 , 一系列关于身体的组织与动员技术浮现出来 , 并成为革命文化实践最为耐人寻味的组成部分 。 本书以朗诵诗的节奏话语为论题而展开的关于劳动、身体、感官(听觉)、文化传统、革命理念的讨论 , 正希望能为理解革命文化的这一面向 , 做出初步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