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野:时代是浪,我们乘浪而行 | 先生专访( 二 )



文牧野:因为我们班有 140 个同学 。 当时学校新开了两门专业 , 一个叫教育技术 , 一个叫广播电视编导 , 我就选了第二个 , 觉得跟电影可能有点儿关系 。
Esquire:当时你很清楚自己想做电影 , 还是模模糊糊地有点儿向往?

文牧野:知道自己喜欢电影 , 但是学习成绩不好 , 所以心存向往 , 但是不敢确定 。 上了广播电视编导之后 , 学校有一些设备 , 就可以去拍片子 , 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开心 , 当年不是特别热衷于学习 , 但是一拍片子就很兴奋 , 这就是找到爱了嘛 。
Esquire:老师当着 140 个人的面表扬你的时候 , 你就下决心要当导演了?

文牧野:我觉得是有帮助的 , 因为我很少得到表扬 , 这是一种尊严感 , 被表扬之后 , 我觉得我可以拥有这方面能力 , 能做得还算不错 。

Esquire:后来你是怎么跟电影产生关系的?什么机缘让你决定带上作品去 FIRST 影展?

文牧野:其实特别简单 , 就是自己拍了短片出来 , 希望有人看嘛 , 我就上网搜一些关键词 , “短片展”“DV 大赛”“微电影大赛” , 就这么找到了 FIRST 影展 , 下载一个报名表 , 然后把片子邮寄过去 , 如果入围了就会接到电话 。 我的 4 部短片都去过 FIRST 影展 , 拿过两次奖、一次提名 。 第一次带着短片《石头》去就拿了最佳影片奖 , 那是 2010 年 6 月份 , 我还没上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呢 , 拿奖的时候我还没有收到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 。
Esquire:在那个节点上 , 这个鼓励对你非常重要吧 , 因为你还没有进入电影学院 , 跟电影这个行业还没有明确的关系 。

文牧野:非常重要 , 而且说老实话 , 就算上了电影学院的研究生 , 如果没有像 FIRST 影展这样的平台提供你和大家交流的空间 , 其实你和电影之间的关系还是隔着一层 。 我拍长片之前一共拍了 9 部短片 , FIRST 是少有的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渠道、一个场地 , 你到了那儿 , 你的作品被人看到 , 还有一个交流的空间 , 一些已经是行业中流砥柱的人作为导师或者评委过来跟你交流 。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平台 , 可能有一些想做电影的人就放弃了 , 就不做了 , 因为拍了片子没有地方放映 , 也不知道能给谁看 , 也没有得到鼓励的可能 。 FIRST 影展在我们进入真正的电影领域的过渡期里面给了大家一个可以投奔的地方 , 这很重要 。
Esquire:刚好在中间这个阶段 , 很需要一份鼓励或者一份承托 。

文牧野:对对对 , 从原石到雕刻成为一个比较漂亮、比较完整的电影创作者之间 , 这个过渡需要一个平台撑住 。 其实 FIRST 影展发掘的就是电影界的原石 , 我记得特别清楚 , 第一次领奖是一个很简单的奖杯 , 我当时开玩笑说:你们就是拿别人打造水晶杯的那个模子 , 上面刻上字就给我了 。 但是它的意味特别好 , 我领奖的时候说:我特别感谢这个奖杯 , 我以后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我都要用这块板砖去把它们拍碎 。
Esquire:因为它特结实是吗?

文牧野:对 , 它很结实 , 其实就是一个模子 , 就是一个原材料 , 这跟它的意义是一样的 , FIRST 发掘的就是原材料 。
Esquire:在你看来 , FIRST 影展鼓励的是什么样的电影人或者什么样的电影精神?

文牧野:FIRST 原来有一个 slogan , 就是两个字——“撒野” , 说到底 FIRST 鼓励的是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勇气、真诚面对世界的态度 , 鼓励你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 并且把它拍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