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蔚:瞄准争议化解“钻与研”

赵蔚:瞄准争议化解“钻与研”
文章图片

□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查找了数十篇学术文章、反复研读行政与民事相关法律规定、在案例库中进行类案检索…… 
□2018年,他对全市688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进行了梳理,而去年,这一数字达到1785件 。 
入秋的上海仍然骄阳似火,然而拿到行政监督申请人签字的和解协议,赵蔚顿时感到一阵清凉 。对于上海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赵蔚来说,办理行政监督案件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释法说理,促进化解行政实质争议也很见功力 。为了成功化解这起征地补偿纠纷,他一边与行政机关反复沟通,一边耐心细致回应当事人实质诉求,提出三套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从法律、情理的角度与当事人交流,最终获得了双方的认可 。 
“最高检提出要以化解实质争议为‘牛鼻子’的工作格局,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检察官尽心履职,协调化解社会矛盾 。”尽管因为各种原因,不是每个案件、每一份争议化解方案都能得到理解、支持,但不少申请人还是记住了这样一位温和、耐心的检察官 。 
第一批“行政检察人” 
【赵蔚:瞄准争议化解“钻与研”】“我大学其实是学物理的 。”谈起自己的“转行”,赵蔚告诉采访人员,“这还要从21年前说起 。” 
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载入宪法 。这一伟大目标影响了无数人,赵蔚也是其中之一 。 
彼时,赵蔚还是一名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后的选择 。一方面,他是系里一等奖学金的常客,老师们都期待着他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如同一粒种子,在他脑海里生根、发芽、壮大 。最终,怀揣青春理想的赵蔚如愿考取了吉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当时还比较冷门的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 。硕士毕业后,赵蔚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研究生 。2009年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上海检察人 。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赵蔚,被安排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全程参与了上海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立法过程,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有关同志的高度评价 。然而,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他总觉得工作中少了一点什么 。“缺少一种工作激情,还是想找回当初选择法律的初心 。”2014年,恰逢上海市检察机关作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层层选拔,他成为首批遴选入额检察官,加入了民事行政检察处 。去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在省级院单设行政检察部门,赵蔚成为了第七检察部的第一批“行政检察人” 。 
率先探索“穿透式监督” 
“办了这么些行政监督的案子,我最难忘的是向市高级法院制发的第一份检察建议 。”赵蔚说的是一件因行政协议的履行问题不服行政复议的纠纷,背后反映出的是对行政协议的定性争议 。 
“行政协议的性质,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不同的法院,甚至是同一法院的不同部门对此都会认识不一 。”赵蔚回忆,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查找了数十篇学术文章、反复研读行政与民事相关法律规定、在案例库中进行类案检索……“那段时间刚好去北京参加全国首批行政检察官调训,有幸和最高法的法官请教,进一步提升了对案件的认识 。”经过细致梳理,他找到了和案件性质最为相近的最高法指导判例,以及上海市高级法院发布的2个相关文件,为检察建议的制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份检察建议也得到法院的高度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与反馈 。 
相比其他检察工作,行政检察工作起步较晚,如何在这片“近乎荒漠”的土地上画出新美的图画,是赵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行政检察‘穿透式监督’理念,创新了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论空间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法院的裁判执行是否站得住脚,还要加大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调查核实 。”秉持这一理念,赵蔚对每一起案件从实体和程序进行全面审查,努力将每一件案件办到极致 。近三年来,他办理各类行政监督案件176件,仅2018年就提出抗诉案件4件,法院改判2件 。他经手的案子,很多属于疑难案件,少见而复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