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特斯拉硬钢拼多多,为了消费者权益也是拼了( 二 )


3、假定A(个人)以B(个人)的名义 , 在特斯拉官网为B下单一辆特斯拉汽车 , 这种个别行为是没有问题的 。 但拼多多给参与团购的用户(打着万人团购的旗帜 , 实际上本次成交5辆特斯拉汽车)代为订购 , 这是一个市场行为 , 让拼多多在事实上成了特斯拉的代理商 。
因为拼多多在团购活动中 , 对特斯拉汽车的销售价格进行了变更 , 这本应是特斯拉代理商在经过授权后方能行使的权利 。 但拼多多未经授权却行使了这项权利 , 这种代理是不合法的 。
4、拼多多不是特斯拉的代理商 , 未经授权 , 以低价将特斯拉汽车卖给用户 , 在事实上造成特斯拉汽车的价格低于官方定价 , 扰乱了特斯拉的市场 。 另一方面 , 拼多多以补贴的形式吸引用户 , 很可能将其他电商平台裹挟其中 , 涉嫌不正当竞争 。
5、这一案例 , 对中国的很多商业模式创新 , 是有教育意义的 。 创新的底层逻辑 , 一定有益于交易 , 并且创造新的价值 。 但拼多多这次营销活动 , 并未创造新的价值 , 且偏离了平等、自愿的根本原则 , 不但走不远 , 还可能给自己的品牌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 甚至行政上的处罚 。
同时 , 邹佳铭律师表示: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创新 , 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 并不是真正的创新 , 因为它没有产生新的价值 , 只不过是转移了价值罢了 。 而真正的创新 , 是技术创新 , 这是需要我们长期耐心做下去的事情 。 但无论何种创新 , 诚信的根基都不能丢 。
事实上 , 特斯拉当然不是第一个抵制拼多多的 , 此前还有海蓝之谜、SK2等知名美妆品牌也发布过声明 , 透露出来的意思无非就是没有与拼多多达成官方合作 , 不能保障拼多多平台上销售的相关产品是正品 , 用户需要仔细鉴别风险 。
大规模烧钱补贴获取新用户 , 也一直是拼多多备受争议的运营策略 。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 , 拼多多营销费用继续超过营收 , 净亏损大幅扩大 , 据2020年Q1财报 , 拼多多营收为65.41亿 , 而净亏损却高达41.19亿元 , 较上年同期净亏损18.78亿元扩大了119% , 据悉其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就高达72.97亿 。
这样的烧钱尽管不是拼多多历史最高 , 但却是过去两年来同期的最高数额了 。 这些是否依然能够持续进行 , 很多电商分析人士都表示担忧 。
百亿补贴没法刹车 , GMV增速停滞 , 用户活跃度和货币化率明显减速 , 对于今年二季度的财务数据 , 拼多多似乎也并不那么自信 。
众所周知 , 自从拼多多成立以来 , 便一直采取着“烧钱”换增长的策略 , 通过大量补贴、大量烧钱来吸引用户和商家 ,
无论何时何事 , 补贴都是不可持续的商业行为 , 也不产生具体价值 , 它的作用是激活市场竞争、刺激消费意愿 , 更进一步来说 , 是为了获得资本的青睐 。
从消费者角度说 , 营销模式、补贴扩张等都不该是关注的重点 , 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企业产出的正向价值、合规经营 。
回到拼多多与特斯拉的事件 , 作为一家互联网购物平台公司 , 拼多多补贴用户虽然能短期降低个别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 但长远来看损害的还是全体消费者的利益 。
特斯拉|特斯拉硬钢拼多多,为了消费者权益也是拼了
文章图片

而特斯拉采取的直营模式可以算作是特斯拉的“商业价值”之一 。 虽然这种模式任何企业都可以采用 , 但是特斯拉构建这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 以及最终产生的市场影响 , 是特斯拉为之坚持和经营多年的成果 。
尤其在汽车领域 , 几十年来构建成的体系都是4S店经销商等销售模式 , 特斯拉为打破这套模式付出的成本并不低 。
当前 , 很多新势力造车甚至是传统车企开始尝试直营模式 ,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 同时 , 免去了去4S店购车看车的时间 , 节省消费者购车时大量的时间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