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大改革,学者:免试认定后需聚焦人才培养过程

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再次迎来重大改革 。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 , 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 , 将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 由院校考核教学能力 。 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
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 , 有网友将此戏称为:毕业送教师资格 。 有学者指出 , 对师范毕业生实行免试认定制度 , 是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契机 , 将促进师范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同时扫除师范毕业生从教需考证的障碍 。

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制度是选拔教师的“第一道关口” 。 2015年起 ,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 在全国实施统一考试 , 不再由地方组织 。 其中另一大变化就是取消了师范类学生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的“特权” , 师范类学生和非师范生均需参加统一考试才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
南都采访人员关注到 , 关于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讨论也持续了多年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刊文指出 , 师范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后还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 从某种程度说 , 这是对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不太信任” , 从而也影响师范教育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以及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 。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 在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 , 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 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 。
此外 , 会议还提出要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 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 , 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 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 ,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熊丙奇认为 , 这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重大改革 。 对师范毕业生实行免试认定制度 , 是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契机 , 将促进师范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同时扫除师范毕业生从教需考证的障碍 。
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 , 部分高校可自行组织笔试面试
南都采访人员关注到 , 此次改革后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师范类院校 , 可以自行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并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 不再需要参加统一考试 。
而2017年全国师范类专业的一次改革则为条件之外的部分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免试”路径 。
该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称“实施办法”) , 提出建立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制度 。
《实施办法》指出 , 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 , 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 。
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 , 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
具体而言 , 所在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开设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幼儿园分领域教育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 , 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学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 , 视同笔试合格 。 所在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 , 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 , 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视同面试合格 。
今年7月 , 教育部发布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名单 , 全国共有82所普通高等学校22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 , 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3类 , 涵盖基础教育领域各学段的师资培养 。
其中 ,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等4个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等155个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 。 认证结论有效期六年 , 自2020年7月起至2026年6月止 。
以第三级认证为例 , 教育部7月公布的名单中 , 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共有4个 , 即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西南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 。
也就是说 ,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 , 不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 , 只需通过由高校自行组织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 。
而这一次改革在熊丙奇看来就是对师范毕业生进行免试认定的最初设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