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 , 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来?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的“最怂王朝” , 干了一票“杀良将”“认大爷”“送岁币”破事 , 至今被千人踩万人锤的南宋 , 显然呼声很高 。 但要细细一比 , 南宋其实还有个“垫背”:南明王朝 。要是乍一看去 , 虽然南宋开国皇帝“臣构”槽点不少 , “开国”早期除了跑还是跑 , 沦落北方的亲爹亲妈都不管了 , 还因此和金国将领完颜宗贤成了“疑似实在亲戚” 。 可人家南宋好歹命硬啊 , 接下来又熬了一个半世纪 。 再瞧瞧南明呢?别看“小朝廷”换了一茬茬 , 却都是“起得快灭得快” , 加起来才撑了三十九年 , 其中最“正统”的“弘光政权” , 更是一年不到就灰飞烟灭 。 比起“槽点满满”的南宋来 , 这差距都有点大 。那么问题来了 , 崇祯上吊后 , 看上去“法统正确”且“坐拥富庶东南”的“南明王朝” , 为何会混到连南宋都不如?首先一个原因 , 就是与地方的实力对比问题 。先看南宋 , 一场“靖康之耻” , 一直让后人有“金人很强大”的感觉 。 但事实是 , 金朝从一个东北小部落 , 到快速吞并大辽北宋的“大金国” , 看上去“满万不可战”的名号响当当 。 但实际上 , 也正因“膨胀”的太快 , 金国的经济生产都长期落后 , “战争后劲”也有限 。 比如金国名将完颜杲 , 对这事儿就十分“门清”:一旦南宋缓过这口气 , 稳住脚步发展生产军备 , 那真是“复故土如反掌” 。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南宋这边呢?虽然叫“弱宋” , 其实宋高宗登基时的形势 , 还是好的多 。 初立国的南宋 , 还掌握着黄河以南以及关中平原的大片要地 。 而且北宋当时最精锐的“西军” , 也是实力尤存 , 多次硬杠金军主力 。 后来又打出了岳飞、韩世忠等一群精兵猛将 , 外加早年南宋 , 还有赵鼎等能臣主政 , 生产恢复的不错 , 岳飞在郾城痛打金兀术时 , 南宋的粮草还充足 , 不但没加税还给百姓减税修义仓 , 可以说是越打越强 。这样的实力对比下 , 到了《绍兴和议》签字前 , 更成了奇现象:金军五万主力在西线被宋军合围 , 眼看就要在蜡家城全军覆没 。 东线金兀术的大军 , 虽有秦桧故意放水 , 一口气打到六合 , 却也到了“不击自溃”的地步 。 所以《绍兴和议》签字后 , 金国方面非但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 , 反而是“不觉喜感天神”——这真是捡了大便宜了 。看过这一幕就明白 , “签字”的“臣构” , 哪里是什么“中兴之主” , 反而应了一句老话:崽卖爷田不心疼 。 就是败家玩意啊 。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而到了南明这会 , 比比北方的清朝 , 这“实力对比” , 却是真不同 。 在“清军入关”前 , 清太宗皇太极就一直在苦心经营 , 先后多次破关南下 , 掳掠了大量人口财富 , 等于是最小代价换最大收益 , 足以支撑大规模战争 。 外加当时的清王朝 , 已经建立了近二十万规模的精锐部队 , 以往明朝引以为豪的火器装备 , 清王朝更是早已反超 。 以明末辽东巡抚黎玉田的话说:“(清军)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也 。 ”所以 , 看上去明朝这边有兵力优势 , 但在崇祯年间明清的松锦会战里 , 清军动用的部队 , 数量就已多于明军 。 《明季北略》甚至认为清军动用了二十四万大军 。 崇祯上吊后 , 南明表面上拥有大量军队 , 但真正能战的精兵 , 却是少之又少 。 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 , 清军对上“南明”“大顺”“大西”各对手 , 至少在野战里 , 都是绝对的压倒优势 。而且对于经略天下 , 虽然清太宗皇太极在世时 , 一直在谋求着与明朝的“和议” 。 但他在临终时就遗言“若得北京 , 当即徙都 , 以图进取” 。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后 , 眼前的形势 , 更注定了清军必须南下:一边是战斗力方面的压倒优势 , 另一面北方经过多年战乱 , 粮食物资稀缺 , 原本每年的粮食供应都依赖漕运 , 这下清军二十多万人杀进来 , 漕运也断了 , 控制北方大片土地 , 粮草物资就是大难题 。 正如清朝河道总督杨方兴的所说:如果不能拿下东南半壁 , 清军就算占领了北方 , 也肯定守不住 , 所谓“入关” , 就是空忙一场 。这样的实力对比 , 也就意味着 , 如果说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 , 还对“和议”望眼欲穿 。 那么换成多尔衮 , “和议”就是笑话——必须往南打!为何南宋尚能苦熬152年,南明却连40年都撑不下
如果说实力对比是客观原因的话 , 那么南明“混得不如南宋” , 却也有更主观原因:一把好牌打稀烂 。其实 , 虽说清军实力够强 , 但至少南明弘光政权立国后 , 手里的“牌”也是相当不错:当时富庶的东南半壁尽在手中 , 军队虽然战斗力差劲 , 但起码数量没问题 , 左良玉黄得功外加各省兵马 , 加起来也有百万之多 。 最重要的契机是 , 清军入关后 , 紧接着和李自成杀得你死我活 , 根本无力顾及南明 。 有李自成们在“挡刀” , 南明原本有充足的时间整顿内部 , 甚至打造坚硬防线 , 至少顶住清军南下没问题 。可南明在做什么呢?首先在做春秋大梦 。 无论是南明主政的马士英 , 还是“清流”里的实力派史可法 , 都幻想着和清军议和 。 当年崇祯年间与皇太极“议和”时 , 各级“清流”们抱团反对 , 到了反对黄了 。 这会不用多尔衮提 , 同一帮人上赶着要“议和” , 甚至还表示主动放弃北方失地 , 和清王朝“以南北朝之例平等待之” , 而且每年送上“十万岁币” 。 只要不打我 , 怎么着都行啊 。可这群“清流”们的脑筋 , 完全是形而上 , 时代不同了 , 形势不同了 , 谁还稀罕你那“议和条件”?结果 , 南明眼巴巴的求和 , 正好中了清军下怀 , 一面敷衍一面放心剿灭李自成 , 然后调转矛头 , 朝着南明打了过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