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同济人以青春之火燃未来之梦,云龙支教团获央视点赞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 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 响应国家号召 , 怀揣理想 , 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 , 扎根基层 , 教书育人 , 十几年如一日 , 书写充满激情和光辉的青春岁月 。
自2003年起 , 同济大学每年向西部地区选派研究生支教团 , 共221人 。 各届支教团成员薪火相传 , 致力于祖国西部教育教学、文化建设、扶贫工作 。 疫情肆虐的2020年 , 他们仍不忘初心 , 坚守在西部教育一线 ,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央视点赞!
【这群同济人以青春之火燃未来之梦,云龙支教团获央视点赞】95后大学生为山区孩子打造“梦想基站”
8月9日是第21届支教团成员们在服务地的第372天 , 疫情影响下学期延长的各支教学校终于陆续放假 。 何江峰是同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云龙分团的成员 , 作为最后一位离开的支教老师 , 他成功与新一届支教团成员会师 , 传出了他手中的旗帜 。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拿着成绩单离开校园 , 他心里满是不舍 , 这一刻起 , 这场志愿支教的接力旅途传出了新一棒火炬 。
对乡村学子而言 , 基础教育固然重要 , 但支教老师们也希望能够同时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 用第二课堂开阔孩子的眼界 。 基于此 , 梦想教室“解忧角”的概念落地生根 。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陆帅男和小伙伴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小教室中融入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 包括小舞台、读书角、涂鸦休闲区、远程授课区等 , 把孩子们的梦想绘入教室墙绘中 , 建成了一间属于孩子们的小小天地 。
今年 , 42名青年师生在学校扶贫专项经费的资助下 , 赴云龙永安完小、长新中学、团结中学三校开展"解忧角"建设 , 打造升级版梦想教室:一方面借助视讯工具实现小朋友们与父母视频通话的功能 , 另一方面自主开发解忧软件 , 打造了一个现实版“解忧杂货铺” 。
多年过去 , 同济大学来的老师们已经成为云龙县两所中学孩子们的倍感亲切的对象 。 孩子们总说:“虽然之前教我们的同济老师走了 , 但新来的支教老师也是同济大学的 , 我们一样喜欢 。 ”
“同心同德”——我们与孩子们心连心
云南省云龙县是同济大学的定点帮扶县 , 也是云南省的深度贫困县 。 同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云龙分团的六位成员们分别服务于当地的两个乡镇中学 。
一条短信 , 让支教老师们很是忡忡 , 支教老师初巍和张浩然匆忙坐上了通往这孩子家的车 。 在崎岖的山路上 , 在颠簸的车厢里 , 在急迫的心情中 , 支教老师们开始了新的劝返工作 。 厌学、弃学这样的事在大山里时有发生 , 但不能由着尚未明事理的孩子放弃本该是属于他们走出大山最光明也最有希望的路——教育 。 因此 , 不错过、不放弃 , 是每一个支教老师许下的承诺 。
在李庄中学的操场上 , 李庄分团的支教老师陈孝锦正在为李庄中学的成人礼做最后的调试工作 。 成人礼终于开始 , 校长的寄语 , 老师的祝福 , 在家长的陪伴下 , 学生们跨过成人门 , 完成人生中极具仪式感与重要性的时刻 。 看着成人礼的完美落幕 , 陈孝锦感动不已 , 感觉几个月辛苦的付出都值了 。
借助同济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资源平台以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 , 搭建起较为积极的三观 ,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 在他们心中埋下“眺望远方”的种子 。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 也让许多学生暗暗发誓:“老师 , 我也要考上同济大学!”
下课铃刚响 , 元谋一中支教老师张轶阳急匆匆回到办公室 , 打开电脑 , 视频那头 , 是早已翘首以待的小慧姑娘 。
小慧 , 是同济大学附属医院驰援武汉医生的孩子 , 疫情严重时 , 她的父母身处抗疫一线的武汉 。 张轶阳正在远程为她讲解地理知识 。 而这一幕 , 也在这个假期无数次上演 。
一年的时光短暂 , 但却让支教的老师与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 分开时不舍的眼神 , 偷偷塞到口袋里的信封 , 班级里合唱的《再见》都为这宝贵的一年时光的故事画上最美好的句点 。 离别时的泪水最终都将化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 让离别的泪水浇灌于梦想的道路上 ,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在某个地点遇见更加优秀的彼此 。
故事在这一刻结束 ,
又在这一刻开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