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科技大学选址浏阳,合理吗?
钱学森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家和科学家 , 是我国航天事业、弹道导弹事业、自动化控制事业的奠基人 。 他的一生既是忠诚奉献的一生 , 又是孜孜不倦勇攀科学高峰的一生 。 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关心一直延续到晚年 , 延续到生命的尽头 。2005 年 ,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 , 钱学森感慨说:"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句话后来被媒体修改为:" 为什么我们的高等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 , 并上升为 " 钱学森之问 " 。" 钱学森之问 " 拷问着我们兴办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 也折射出中国学术界繁荣表面下的内在危机 , 同时也必然引领着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 。因此 , 当湖南提出要在浏阳筹建钱学森科技大学 ( 暂命名 ) 时 , 立刻引发了社会的猜想和热议 。 有一种说法 , 在浏阳建设钱学森科技大学 , 目的就在于回答 " 钱学森之问 "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 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 号) , 普通本科学校 " 不以个人姓名命名 " 。 我国目前带人名的高等学校中 , 中山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建国前就有了前身的 , 且前身中就带有人名 。 只有星海音乐学院是 1985 年为了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而改名的 。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限制了以人名命名高校这么看 , 钱学森科技大学想以钱学森命名只能援引星海音乐学院的例子 , 以纪念钱学森为理由 。 但是广东的星海音乐学院纪念广东籍的人民音乐家是顺理成章的 , 而湖南浏阳与钱学森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关系 。 钱学森曾经在湖南工作过 , 但这主要是为了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 而非繁荣湖南的高等教育事业 , 算作是为当地做出突出有点勉强 。 哪怕放眼世界 , 也很难找出这样的例子 。因此 , 如果钱学森科技大学不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而筹建的 ,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太稀薄了 。 更何况 " 钱学森之问 " 凝聚了钱学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 , 一所以钱学森命名的大学是必须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 。但是笔者认为这所正在筹建中的大学不太可能回答钱学森之问 。办一流大学不易 答 " 钱学森之问 " 更难浏阳市是湖南省辖的县级市 , 由长沙市代管 , 近年来经济发展得很快 。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 浏阳市在县域经济中排名 17 。 良好的经济基础加上湖南省政府的支持 , 如果选择依托自身优势 , 办一个 " 小而精 " 的大学是完全可行的 。有人说 , 中部省份一个县级单位办大学是可笑的 。 现有的办学趋势是 , 好的大学向经济发达地区 , 尤其是东南沿海集中 。 只有经济发达地区 , 才能提供巨额的补贴 , 才有利于办高水平大学 。 而浏阳作为中部地区非省会 , 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 而且也不便于学生开阔眼界和实习 。这样的理由 , 笔者是反对的 。 世界各国的大学的地域分布既有法国、韩国这样高度集中的模式 , 也有像德国、英国这样相对分散的模式 , 没有人规定学术之花不能盛开在一个县级单位内 。更为重要的是 , 这种说法其实隐含着经济条件好等于大学水平高的逻辑 , 而这样的逻辑与 " 钱学森之问 " 的思维显得格格不入 。 钱学森的一生见证了祖国从苦难到奋发的过程 , 期间国运虽有起伏 , 但总的趋势是一路上升的 。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在此期间也从拮据转变为相对充裕 , 如果只算经济账 , 杰出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 钱老完全没有忧心的必要 。 但从钱老提出 " 钱学森之问 " 算起 , 又过去十五年了 。 十五年间 , 中国的经济再次 " 换了人间 " , 但是国内总体羸弱的高等教育还是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事实再次说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相当的独立性 , 在没有把握准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之前 , 单凭一所大学以运动式的激情 , 想要破解钱学森之问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这样运动式的办学方式 , 是否本身就可能阻碍了 " 钱学森之问 " 的解答呢?事实上 , 国内已经有高校做了类似的尝试 , 远的有南方科技大学 , 近的有西湖大学 。 这些先行者的尝试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 但也伴随着教训和争议 。首先是缺乏办学经验 , 虽然这两所大学的校长和主要创办者都是名校的校长 , 但创办一所全新的大学还是第一回 。 再加上所招的生源又是比较优秀的 , 学生的期待与学校处于草创阶段的现实存在一定的矛盾 。南科大初始的几届学生就有不少人认为学校不成熟 , 自己高分就读是 " 吃亏了 " 。 这一点倒不是此类 " 新兴创新型 " 高校独有的现象 , 中科院投入海量资源创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头几届也遇上了类似的问题 。还有令人头疼的就业问题 , 第一个吃螃蟹的南科大 , 早期的就业情况就和它的招生分数不相匹配 。 南科大第一年招生时 , 很多省的分数线都能达到较弱的 985 工程高校的水平 , 但是就业情况与 "985" 高校不能相提并论 。 南科大十年的办学历程中 , 学生因为不满就业而冲上网络热搜的 , 仅笔者回忆就有两次 。号称要解决 " 钱学森之问 " 的大学 , 为何就业上不完全符合社会期待?表面上看是这些大学 " 以科研为导向 " , 尤其是办学前几年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但往深入一些分析 , 显然这是急于解决出成果的办学思路 , 导致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发生了冲突 。 对于这些 " 新兴创新型 " 高校而言 , 就业情况好不是多么值得一提的业绩 。 政绩的关注点、舆论的兴奋点主要在这些大家都做出了哪些科研成果 , 发表了什么论文 。
推荐阅读
- 吃喝攻略|大学毕竟是一个人学习好?仍是一起学习好?不清晰的看这里!
- 广西大学生杀父弑母案谜团重重
- 钱学森|中国10大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荣誉称号,他们是不朽丰碑
- 山东大学给留学生招25个“陪护”的消息可不是谣言
- 读职场|致新生:这份新生指南带你开启大学生活
- 每月只能洗3次澡?齐齐哈尔大学后勤处:在调整
- 西电往事丨80年代大学生腼腆而美好的爱情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小女儿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个大山里的贫困家庭培养出3个名牌大学生
- 2019科技之光|15岁少年在非法APP赌博一月输8万,不少孩子也在赌!扩散提醒
- 睢县|记者跑腿│商丘几十名大学生勤工俭学被欠薪 劳动监察部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