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画家林超:自“鱼”自乐

 画家|画家林超:自“鱼”自乐
文章图片
早上5点半起床,6点半出门去画室,拿起画笔开始创作。直到中午,林超才停下画笔,回家吃饭、陪伴孩子。
这就是林超暑期的日常。林超,台州美术家协会会员,玉环楚门中心小学美术老师。
他的油画作品,有朴实的人像,有写实的风景,但最多的还是各式各样的鱼,看到后顿时感觉海风伴随着鱼腥味迎面而来。
“喜欢画鱼,自‘鱼’自乐。”林超说,或许几辈子前他就与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好像唯有面对鱼才有提笔的动力。
 画家|画家林超:自“鱼”自乐
文章图片
受亲戚影响,喜欢上油画
谈起与油画的结缘,要回到上世纪90年代。林超记得,他上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亲戚在画油画,顿时被吸引了。
一张纸,一支笔,不同的色彩涂抹上去,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就跃然纸上。“色彩丰富、厚重,第一次发现还能如此作画。”这为林超打开了新的大门,自此,心中埋下了学习油画的种子。
林超说,亲戚也是一名老师,受其影响,他开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看到书上有趣的画作,他就在纸上临摹。“那会就是乱涂乱画,好玩,有空白纸就随手画。”
种子一旦植根心田便茁壮成长,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林超便是如此。
上初中后,学校开设了一个美术班。在语文、数学等课程之外,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美术、音乐等,林超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素描、水彩、水粉……他从基础学习,学习人体结构、色彩的关系等。那时的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就如“绘画入门”。
上了高中,更加深入了解各种艺术门类与形式后,他开始真正接触油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考试主要还是素描、水彩等,油画就是爱好。”林超说,平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外,晚上有空,他就会去画室里画油画,碰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
不过,当时网络不发达,他只能去图书馆借一些画册,查找一些名家名画进行临摹练习,在无数次临摹中,逐渐体会大师的绘画技巧。
高中毕业,林超顺利考上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画家|画家林超:自“鱼”自乐
文章图片
大学定下目标,学习画鱼
真正与“鱼”结下不解之缘,是在上大学后。
林超说,他无意中见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陆琦的鱼主题作品,鱼活灵活现,线条遒劲、风格凝重,顿时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鱼腥味。
作为一个海边人,对于鱼,林超并不陌生。“感觉很喜欢,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画出这样的作品呢?”林超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尝试画鱼。
于是,他开始查找相关的作品,去看各种画展,学习名家的画法,提升自己的技巧。
大学毕业后,他有空就会去菜场、码头等地方转转,观察鱼的形状、神态等,了解渔船归来时渔民收获的心情,这些也都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写实绘画的特点,注定要拿出大把的时间坐在画布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有空余时间,林超就去画画,有时一幅作品要花好几个月时间。“每天不摸笔,就不习惯。”
创作时,要在心中把握好画作的色调、色彩关系等,注意色彩的明度与彩度,然后用写意的手法随心随意书写于画布上。
“有时会推翻自己之前的构思,又重新开始画。”林超说,不好的画作他就毁掉,别人看到了就很难理解,但是他乐在其中,享受创作的乐趣。
不过,朋友也劝他,以鱼为主题创作太局限了,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静物画等更受大家欢迎。但是林超却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画鱼。
“对于鱼,有一种莫名的喜欢。”林超说,接下来,他也会画一些人物、画静物等,但最终创作还是要与钟爱的鱼相结合,希望通过这些结合,让作品更丰满、更厚重些。
 画家|画家林超:自“鱼”自乐
文章图片
以笔诉情 一幅画一个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时,林超更是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
《盘中餐》作品前前后后画了半个多月时间,以近乎超写实的技法,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鲳鱼、带鱼、斧头鱼等大家熟悉的鱼类,变成了一碗碗食物。乍一见以为是像素很高的相机拍摄,纤毫毕现,几番定睛察看之后,才确定原来是油画作品。
“弱肉强食,鱼最终只能沦为‘盘中餐’,这就是创作的由来。”林超说,逼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的尊重。
作品《命运》系列,就是林超借物抒情。画面中的鱼儿,睁着双眼在网中挣扎,想挣脱渔网回到大海。那求生的眼神,让人震撼。
“画眼前所见,抹心中所悟。”林超说,《命运》系列是近些年借鱼表达自己内心对于世间一些事物的感悟,面对困境时是无能为力的欣然接受还是拼尽全力为之一搏呢?
近年来,林超关于鱼的油画作品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作品《在路上》入展“屯垦业·援疆情”美术、书法作品全国邀请展;作品《命运之5》获2016“群星璀璨”台州市第四届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金奖,入选2017浙江省第二届综合艺术大展;作品《清水肥鱼》入选2017浙江省五水共治美术作品展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