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艺|你能分辨上半盆和下半盆的不同吗?茶圣可以,一盆水


光明文艺|你能分辨上半盆和下半盆的不同吗?茶圣可以,一盆水
文章图片
唐代的封演生活在天宝到大历年间 , 是陆羽同时代的人 , 所著《封氏闻见记》(约八世纪末)卷六 , 有“饮茶”一项 , 讲的是唐代中叶饮茶风尚由南至北 , 在中原地区开始普遍的情况 。 其中特别提到陆羽撰著《茶经》的贡献:“楚人陆鸿渐为茶论 , 说茶之功效 , 并煎茶炙茶之法 。 造茶具二十四事 , 以都统笼(应作‘都笼统’)贮之 。 远近倾慕 , 好事者家藏一副 。 有常伯熊者 ,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 于是茶道大行 ,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
《封氏闻见记》还提到陆羽创制茶道之后 , 带来了崭新的茶饮方式 , 影响了许多茶人 , 遵循陆羽规划的品茶仪式 。 受他影响的常伯熊 , 是其中的佼佼者 , 在展示茶道之时 , 不但特别讲究装束打扮 , 穿着特制的黄色茶衫 , 戴着乌纱帽 , 还像当今表演茶艺的美女一样 , 手里摆弄茶器 , 口中念念有词 , 详细说明每一种茶叶的名目与性质 。 有一段记载李季卿(?—767)宣慰江南的故事 , 反映了陆羽茶道流行的仪式 , 也反映了上层阶级对待茶人的居高临下态度: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 , 至临淮县馆 , 或言伯熊善茶者 , 李公请为之 。 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 , 手执茶器 , 口通茶名 , 区分指点 , 左右刮目 。 茶熟 , 李公为歠两杯而止 。 既到江外 , 又言鸿渐能茶者 , 李公复请为之 。 鸿渐身衣野服 , 随茶具而入 。 既坐 , 教摊如伯熊故事 。 李公心鄙之 , 茶毕 , 命奴子取钱三十(“十”一作“七”)文酬煎茶博士 。 鸿渐游江介 , 通狎胜流 , 及此羞愧 , 复著《毁茶论》 。 伯熊饮茶过度 , 遂患风 , 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
李季卿官高权重 , 对茶饮有着浓厚的兴趣 , 但对茶人的态度却很不恭敬 , 视若奴仆 , 呼之即来 , 挥之即去 。 听说陆羽懂茶 , 却看不起陆羽山野名士的穿着 , 对茶人事茶的敬重规矩视之若敝屣 , 最后打发几十文钱 , 算是上等人给下等人的赏赐 , 显示了当权者的倨傲心态 , 完全不尊重茶道审美的品位与文化境界 。 对毕生投入茶道开创的陆羽而言 , 显然有些权势中人 , 虽然喜爱茶饮 , 却缺少欣赏茶道人文精神的耐心 , 不懂得以平常心与平等心待人 。 陆羽对此十分愤懑 , 觉得受到莫大侮辱 , 甚至气得写了《毁茶论》 。 类似的情况 , 在近千年后日本发展茶道之时 , 千利休也遭遇文化修养欠缺的丰臣秀吉之辱 , 最后被迫切腹自杀 。
光明文艺|你能分辨上半盆和下半盆的不同吗?茶圣可以,一盆水
文章图片
陆羽受辱的遭遇 , 《新唐书》卷196《陆羽传》有所记载 , 说李季卿宣慰江南 , 召陆羽前来 , 态度不敬:“至江南 , 又有荐羽者 , 召之 , 羽衣野服 , 挈具而入 , 季卿不为礼 , 羽愧之 , 更著《毁茶论》 。 ”《唐才子传》卷三《陆羽》也有类似的记载:“初 ,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 , 喜茶 , 知羽 , 召之 。 羽野服挈具而入 。 李曰:‘陆君善茶 , 天下所知 。 扬子中泠 , 水又殊绝 。 今二妙千载一遇 , 山人不可轻失也 。 ’茶毕 , 命奴子与钱 。 羽愧之 , 更著《毁茶论》 。 ”这段遭遇 , 在张又新《煎茶水记》(公元825前后)中却颠倒事实 , 添油加醋 , 好像戏剧舞台的特写表演 , 变成一个陆羽饮茶辨水的神话故事: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 , 至维扬 , 逢陆处士鸿渐 。 李素熟陆名 , 有倾盖之欢 , 因之赴郡 。 至扬子驿 , 将食 , 李曰:“陆君善于茶 , 盖天下闻名矣 。 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 。 今日二妙千载一遇 , 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 , 挈瓶操舟 , 深诣南零 , 陆利器以俟之 。 俄水至 , 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 , 非南零者 , 似临岸之水 。 ”使曰:“某棹舟深入 , 见者累百 , 敢虚绐乎?”陆不言 , 既而倾诸盆 , 至半 , 陆遽止之 , 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 。 ”使蹶然大骇 , 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 , 舟荡覆半 , 惧其鲜 , 挹岸水增之 。 处士之鉴 , 神鉴也 , 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 李因问陆:“既如是 , 所经历处之水 , 优劣精可判矣 。 ”陆曰:“楚水第一 , 晋水最下 。 ”李因命笔 , 口授而次第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