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中国20世纪著名史学家洪业1952年在美国出版《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中文版200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2020年出版第三版
在20多岁求学时代 , 北大古文献大家周组谟先生告诉傅杰 , 如果只读一本诗集的话 , 那就选杜甫诗集 , 因为杜诗吸收了自屈原开始的所有诗人的优秀技巧 , 又影响了后来的众多诗人 。 所以 , 当2020年BBC的纪录片出现《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样的标题时 , 已是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近耳顺年的傅杰告诉听众:确实 , 以往教科书上的“最伟大之一”的“之一”可以删去 。 这个说法和1952年哈佛出版社出版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完全相同 , 此书的作者是常年客居美国的中国20世纪著名的史学大家洪业先生 。
昨天(8月14日)下午 , 在《史学大师笔下的“诗圣”——洪业与杜甫》主题下 , 久违了的近200名听友在上图重聚2020上海书展“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和傅杰引经据典 , 上溯1200年 , 横跨中西 , 将“上忧君王 , 下虑苍生”的诗圣杜甫刻画得形神丰满 , “被中国文化所化的读书人”洪业亦栩栩如生 , 被谈者的浩然之气与对谈者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互交织 , 形成强大气场 , 让听者浮想联翩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约200位听友重聚上海图书馆 , 隔座而有序的现场洋溢着浓浓书香
“千家注杜甫”盛况中的注本和传记
搜集了多种已出版的杜甫诗注的傅杰认为杜甫的重要性体现在“千家注杜甫”上 。 他例举了杜诗注历史里的几本重要的杜诗笺本 。
宋代郭知达编《校刊校定集注杜诗》(1181年) , “宋朝由于离唐朝最近 , 哪怕集注中有错误 , 也非常重要” 。 傅杰重点介绍了元代之后的清朝大文豪钱谦益笺注的《杜工部集》——《钱注杜诗》(1667年) , “尽管钱谦益政治上有污点 , 但他学问是世人所公认 。 此书是清代研究杜诗的最高成就 , 也代表着清朝的最高学术成就 。 ”《钱注杜诗》的价值在于能从历史角度把杜诗中的典故说得一清二楚 , 比如某个典故是出自秦汉 , 为何唐朝的杜甫要用此典 , 意欲说明什么 。 “黄永年先生在唐诗史料里讲述杜诗 , 就是参考此书 。 ”
在清代有位杜甫的铁粉仇兆鳌 , 他青灯黄卷整理前人对杜诗的评论 , 连笔记中琐碎记录均无一遗漏 , 集成了《杜诗详注》(1703) 。 “可惜由于崇拜之心 , 有微词的都没有收入 。 ”1791年 , 杨伦出版的《杜诗镜诠》将前人所注的杜诗之书都研究透了 , “如不苟同 , 也不有意立异 , 非常简明客观 。 ”傅杰颇为欣赏:“上有眉批 , 下有集注 , 边上是批注 。 ”浦起龙《读杜心解》(1724年)也不可忽略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钱益谦的《钱注杜诗》是清代研究杜甫诗的最高成就
回到当下 , 山东大学萧涤非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在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出版时人已故去23年 , “这是当代最重要的也是最为详尽的 。 ”清华大学谢思炜的《杜甫集校注》2016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在杜甫研究家族中 , 南京大学的程千帆、莫砺锋等都颇有建树 。
随着杜甫越来越受重视 , 宋朝郭知达的集注已是集九家注 , 此后更有集百家注 , 集千家注 。 陈引驰补充 , 宋朝黄鹤有《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1226年) , 明朝玉几山人有《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1536年)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萧涤非的《杜甫全集校注》被评价为“当代最重要和最为详尽的”杜甫研究著作
“读杜甫 , 一要看注书 , 二要看传记 , 因为需要知道时代的经历 , 年谱是一种方式 , 最好每年每月每周 , 甚至每日都有记录 , 与谁见面 , 何时战争 , 和谁交友 , 儿女去世等信息 , 都非常重要 。 这个工作宋朝人已经开始做了 。 ”傅杰从治学角度加以介绍 。 闻一多做过杜甫年谱的考证 , 冯至写过《杜甫传》 , 北大的朱东润先生于1981年出版了《杜甫叙论》 , 第二年 , 同事陈贻焮推出《杜甫评传》 。 “自从洪业先生1952年于海外出版英文版杜甫传后 , 杜甫便为世界上更多的人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冯至在任北京大学西语系系主任期间著有《杜甫传》 , 颇受好评
去世后评价日隆 , 普遍被接受缘于三点
回到1250多年前杜甫生活的盛唐时代 , 在世时 , 同时代人并没有给他很高的赞誉 。 “这在文学界颇为普遍 。 最热的未必留存历史 。 ”在盛唐 , 王维的声誉最高 , 杜甫在文学上既继承前人遗产 , 又开拓自己风格 , 其独特地位从中唐开始被后人所认识 , 并且声誉日隆 。 专攻中古文学的陈引驰从文学史上给杜甫定了坐标 。
*“用‘集大成者’一词又不僭越 , 只有杜甫”
自韩愈给出“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长”的赞誉后 , 中唐的元稹有一段详尽解析 , “至于子美 , 盖所谓上薄《风》《骚》 , 下该沈、宋 , 言夺苏、李 , 气吞曹、刘 , 掩颜、谢之孤高 , 杂徐、庾之流丽 , 尽得古今之体势 , 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 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 ”这一句话里提及了在文体上颇有建树的前代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 苏武、李陵 , 曹植、刘桢 , 颜延之、谢灵运 , 徐陵、庾信 。
到了北宋王禹偁则强调杜甫的开创性 , “子美集开诗世界” , 宋朝后期逐步掀起了“学杜”之风 。 杜甫的诗也影响了苏轼、陆游等人 。 宋朝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奉杜甫为始祖 , 该派重视文字推敲 , 强调字字有出处而重师承 。
到近代王国维认为最好的诗人有四位: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
已故的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是中国诗学研究的大家 , 他认为 , “自从孟子用‘集大成者’一词来赞美孔子后 , 有哪位文学家能戴上这顶神圣桂冠而不被认为僭越呢?只有杜甫 。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向听众讲授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符合对传统士人的审美期待:尽善尽美
为何杜甫备受赞誉 , 并为各种风格的后人所接受呢?陈引驰认为有三个原因 。
首先 , 符合人们对传统文人的审美期待 。 杜甫 “既忧虑朝廷兴衰 , 又牵挂黎民苍生 。 美善兼备 , 尽善尽美 。 ”陈引驰分析 , 孔子在听《韶》乐后 , “三月不知肉味” , 夸其尽善尽美 。 韶乐是有关舜时代的音乐 , 充满着礼让和谐 。 他听到《武》乐时 , 就评价说“尽美矣未尽善 。 ”因为周武王伐纣 , 伯夷叔齐反对 , 认为这多少是有违上下秩序的举动 , 并以不食周粟作抗争 。
傅杰补充说 , 杜甫在世没有过过几天安宁日子 , 始终处于颠沛流离 , 历代诗人有很多自救方式 , 如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式的隐居 , 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逍遥游 , 但杜甫始终保持着对庙堂君主的真诚关切 , 对底层苍生的深刻同情 。
“这符合世人对传统士人典范的审美期待 。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讲韶乐充满着礼让谦和 , 是尽善尽美的表现
*有着推敲诗歌技巧的自觉追求和实际美感
第二 , 杜甫诗歌开了无数的法门 。 其诗歌的艺术成就 , 精致度更经得起推敲 。 往往少年意气风发时 , 喜好李白的豪放不羁 , 天马行空 , 但越有年轮的增长 , 杜甫的诗就会”种“到自己内心 。 “杜甫其实是个躁动的人 , 内心一直是风云激荡 。 ”陈引驰举中学教科书上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堆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例 , “鸣”声反衬出黄鹂近在诗人的身边 , “上青天”是描绘白鹭飞得很远 , 颇有动感 。 而远处西岭的雪景 , 自己是在室内透着窗户看到的 , 这如照片中的园林透视 , 而最后一句静静泊着的船要开到很远的地方 , 远景拉回到近景 。 整首诗 , 动静、远近中来回拉动 , 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紧张感 , 颇有张力 。 细细品味是否很有韵味?“这样的诗歌 , 在杜甫这里是稀松平常 , 可见杜甫对遣词造句向来讲究 。 ”陈引驰又举他对李白的邀请“何时一尊酒 , 重来细润文” , 杜甫有十来首诗和李白有关 , 对李白也颇为敬重 , 此句里也体现了对推敲的自觉追求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杜甫诗中的意象展现着诗人对自己内心的推敲
*身处安史之乱的大动荡时期 , 诗是世事的记录
第三 , 诗史创作极有价值 。 对于同样信奉现实主义审美观念的诗人来说 , 如果始终处于平凡的生活中 , 必然也会影响其表达 。 而杜甫身处盛唐陡然由盛入衰 , 安史之乱带来大变动 , 诗成了记录个人和时代的见证 , 后代依然会不断回望 。 陈引驰强调“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 到了杜甫 , 留下的资料也颇为详尽 , 使得杜甫的诗成了后人的典范 。
“这三点同时具备 , 是其他诗人所做不到的 。 ”
*“一往情深”的诗人 , 眼晴能察觉到腐烂不堪
“心忧天下 , 但他不是政治家 , 不是理学家 , 而是一个 一往情深的诗人 。 “傅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 从诗歌中看出 , 杜甫对时局心急如焚 , 徒叹“无力憾乾坤” 。 傅杰推荐梁启超笔端深情的《情圣杜甫》一文 。 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好的抒情诗人” , 经历了西南联大的抗日苦难后才理解杜甫诗中诸多意境 。 复旦大学中文系老教授刘大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他的名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评价:他那双敏锐的眼睛 , 把种种黑暗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 , 他知道了当日的太平盛世 , 里面已经是腐烂不堪 , 只要外面一有动作 , 那腐烂的内容便会暴露出来的 。 傅杰感慨 , 大至国家大事 小到周边妻离子散 , 均在诗中深含情感 。 他说自己现在读到“但使残年饱餐饭 , 只愿无事常相见”时也不免会深有感慨 , 眼圈发酸 。 “这种诗的力量一千两千年后依然能打动人 , 一定会永久流传 。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认为杜甫是位一往情深的诗人
洪业圆梦写成英文版杜甫传 , 成为标杆著作
杜甫包含泪水的诗篇 ,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 在两位学者的描述中 , 触手可得 。 洪业 , 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家 , 为何对杜甫情有独钟呢?
洪业 , 号煨莲 , 福建人 , 1893年生 , 1980年卒 。 早年留学美国 , 1923年回国后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后任图书馆馆长等 ,1946年春赴美讲学 。 1948年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 , 1980年在美去世 。
洪业之能完成《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书 , 有悠远的因缘 。 14岁时 , 父亲教他翻检诗韵 , 学做五七言律诗 , 给了一本《杜诗镜诠》 , 让他“既可学作诗 , 又可学做人” 。 他能背出1400多首杜诗 。 他在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工作时 , 完成了《杜诗引得》并撰写了长篇序言 , 显示了他对杜诗学深刻的学术把握 。 日军占据燕大后 , 洪业和11位教职员坐狱半年 。 他便想起南宋的文天祥不肯投降元军 , 在狱中待杀时 , 便集杜甫诗句 , 重新组合 , 做了二百首诗 。 洪业想效仿 , 但无法得到杜诗而流产 , 但杜诗在他的内心 , 一定真切地引起了共鸣和认同 。 出狱后 , 想写本杜甫传的愿望就此许下 。 再去哈佛教书的第二年 , 他教授了“杜诗与历史” , 来旁听的人出乎意料之多 , 有几位就劝他写本英文著作 , 后来去耶鲁讲杜甫 , 也听到了这样的建议 。 于是 , 从1947年开始 , 他便创作杜甫传 。 以杜甫374首诗来串起他的一生 。 1952年经历了一番波折 , 在哈佛燕京社社长叶理绥的资助和建议下 , 得以出版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洪业在美国
“这意味着要用全英文把杜甫的诗全部翻译出来 , 英语世界的人读到会是多大的震撼 。 ”陈引驰介绍 , 此前西方人都知道杜甫的伟大 , 但并不知道细节 。 尴尬的是 , 杜甫的事迹不仅被捏造 , 而且还有人托名杜甫写诗并被译成德、意、葡、英多国 。 那本非常畅销、汉名为《白玉诗书》的假杜甫诗选在1867年出版 , 14首诗中两首是他人翻译 , 12首是法国有名的女诗人自己所作 。
洪业的杜甫传 , 最早有两册 , 一本是集注 。 洪业听了叶理绥的建议 , 先出版了上册 , 下册留给专业读者 。 至今为止 , 此书依然是公认的英语世界里关于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作品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洪业关于杜甫的著作将杜甫研究引向西方世界
史学家洪业的学术成就 , 曾保护敦煌文物外流
论及洪业的史学成就 , 其实是和顾颉刚等齐名 。 陈引驰介绍 , 洪业是继承了乾嘉考据学派和西洋学派所长 , 学术生涯分 1920-1945在燕京大学 , 1946年后在哈佛 。 “年轻时 , 他是比较活跃的学者 , 到了美国 , 就成了一位退居的学者 , 没有舞台 。 ”傅杰看过洪业去世后 , 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洪业论学集》 , “又博学又精深 , 从《诗经》的奥秘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出典 , 到经学史上的疑难问题 , 还有利玛窦的世界地图 , 都能考据得清清楚楚 , 学问博大精深 , 后人很难企及 。 ”洪业留下专著就是这本英文版的杜甫传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洪业论学集》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 展示了他博大精深的学问
*获悉信息 , 阻止哈佛教授再度入敦煌截取文物
借胡适对洪业的评价 , 陈引驰认为作为史学家的洪业有三大贡献 。
首先是保护中国敦煌文物不外流 。
敦煌文物早年为很多西方学者或探险者所截而流落海外 。 兰登·华尔纳是哈佛大学教授 , 他在敦煌取走一尊跪佛 , 从莫高窟第323窟的壁上取下一幅佛教史迹画 。 在哈佛燕京学社访学过的陈引驰就在塞克勒博物馆里清晰地观摩了那幅画 。 1928年哈佛受捐在马萨诸塞州注册了燕京学社 , 意在培养东亚研究者 。 在中国 , 有美国留学史并在英国有筹款经历的洪业被选择为哈佛燕京学社在中国的重要组织者 。 华尔纳攫取了壁画后 , 计划再次前往 , 洪业获悉后 , 通知关联部门加以阻止 , 使其计划未成 。 这个故事直到陈毓贤写的传记《洪业传》出版后 , 方才大白天下 。 陈毓贤在洪业晚年与其喝下午茶 , 将洪业的口述整理后出版了传记 。 当年 , 洪业就住在燕园南园54号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洪业获悉后阻止华尔纳再次来华觊觎敦煌壁画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编撰了《哈佛-燕京引得丛书》 , 培育中西相通之才
其次是设立了引得编撰处 。 “引得”是“Index(索引)”的意思 。 洪业在1940年出版了《杜诗引得》 。 胡适在《司徒雷登在华50年》序里提到了洪业:在他的主持之下 , 燕京大学建造了一流的中文图书馆 。 而且 , 他也编撰了一套精彩的《燕京学报》和一套非常实用的《哈佛-燕京引得丛书》 。
第三 , 洪业的组织能力支持了很多中国学子前往哈佛留学 , 造就了一批中西兼通人才 。
陈引驰例举 , 和他同年龄段的邓之诚 , 晚一辈的周一良、齐思和、翁独健 , 和留在美国的邓嗣禹 , 等等 。 说起这些人的学统贡献 , 陈引驰如数家珍 。
晚年在哈佛 , 洪业一直有愿望把史学理论代表作《史通》翻成英文 , 但终究没有如愿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洪业组织支持了很多中国学子前往哈佛留学 , 造就了一批中西通才
海外对杜甫的研究:越来越多 , 越来越深
洪业是海外研究杜甫的大家 , 因为洪业的贡献 , 使得杜甫美名扬天下 。 整体的海外汉学界对杜甫的研究处于怎样的状态?
“1950年代是有标志性的 。 ”陈引驰罗列 , 1950年 , 在国内 , 冯至先生出版了《杜甫传》 , 日本的吉川幸次郎出版了《杜甫私记》 , 洪业在美国出版了《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当代 , 宇文所安译的《杜甫诗集》在2016年出版 。 宇文所安2018年正式荣休时 , 陈引驰得以被邀请参加荣休庆祝会 , “美国汉学界100余人参加 , 其中有两桌是被命名的 , 有趣的是 , 一桌命名为李白桌 , 一桌是杜甫桌 。 我和几位华裔学者坐在杜甫桌 , 英语学者坐在李白桌 。 ”
陈引驰|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

宇文所安是当代研究杜甫诗的美国汉学家
在前年参加北京大学与牛津大学联合举办的钱钟书学术研讨会时 , 傅杰遇到时任欧盟驻华大使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郁白 , 他曾担任过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法国驻沪总领事等 , 23岁就敢自己上钱钟书先生家里去拜谒讨教 , 此后也跟钱先生成了忘年交 。 他告诉傅杰自己正在把杜甫全部的诗译为法文 , 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 , 他说 , “我接下来的时间将都交给杜甫 。 ”
杜甫的乱世犹入世 , 其道德高度和诗歌技艺 , 不仅影响了洪业这样的中国治学者 , 而洪业将其带到英语世界后 , 也开始感染更多的西方人 。 今年BBC纪录片的热播 , 从宇文所安等学者的点评到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莱恩深情朗诵 , 都可以感受到杜甫诗歌扣动人类共性的感染力 。 从这点来讲 , 杜甫是否“最伟大”已经不是最重要 , 重要的是世界各国的人因杜甫而相聚 , 而有了共同的话题——面对个人到世事的不如意 , 我们该怎么做?
作者:李念
编辑:刘梦慈 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