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看,不一样的世界( 二 )


有学上 兜底招生引入教育基金
杨小菊是第一个兜底招生来大连就读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她家里有4个兄妹,最小的孩子才1岁,加上奶奶,家里一共7口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靠着父母做十字绣和卖些生活用品艰辛度日。杨小菊说:“在家里帮父亲做十字绣裱框最难,因为玻璃不小心就能划伤手。我是家里的老大,想学些手艺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来大连学习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我就来了。”
 职业技术学|看,不一样的世界
文章图片
杨小菊(中间)在学校与老师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谢谢老师,您又给我送辣椒酱了,老干妈辣椒酱还不够辣啊。”这是2017年从六盘水来大连就读大连海洋学校的杨小菊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怕她不能适应大连的饮食习惯,学校的老师每周都给她送两瓶辣椒酱,这让刚到大连的她心里暖暖的。2018年,假期回六盘水,大家说她吃辣都不那么厉害了。她说:“去年没来大连上学的两个同学后悔了,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不一样,坐地铁、看跨海大桥、吃海鲜,这是之前都不曾见识过的。其实来大连真挺好的,在校园里经常能碰到老师们和校长,大家都很关心我的学业和生活,很快就适应了。”2019年,她打工赚钱了,有时会寄给父母,去年最多一次给父母寄去1000元,她说这是今年最开心的事。2020年,她要毕业了,提前半年找了家服装制造企业,早早地开始实习。她说:“想留在大连。”
来连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都像杨小菊一样家庭负担比较重,为保障六盘水籍学生顺利完成在大连市中职的三年学业,到大连就读的六盘水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除了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学生资助项目以外,大连市教育局组织爱心企业给予每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年1万元资助,用于学生交通费、学杂费、生活费、保险等支出,确保了贫困学生就学和食宿无忧。
2017年至今,大连市教育局根据国家实施东西部中职招生兜底行动的有关政策,拿出大连电子学校、大连海洋学校、大连轻工业学校、大连女子职业中专等6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六盘水籍初中毕业生招生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4人)。
除了中职教育,越来越多的贵州学生走进了大连高职院校,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运河介绍,学院校加大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在贵州的招生情况越来越好,去年生源比前年增长了40%,考上学院后,学生们肯定不会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学院坚持“三扶合一”精准帮扶贫困学生模式,除了执行省里的学生资助政策,学院还会拿出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减免家庭负担重的学生学费,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招生就业处副主任鲍向华常用私家车接来大连上学的六盘水学生,这件小事竟在六盘水传播开来,当地的学生说喜欢有这么暖的老师。来自贵州学数控、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还考了班级第一名,今年去六盘水招生,家长还专程跑来感谢,他们的语言很质朴,“感谢学校,感谢大连”。
创“名牌” 校企无缝对接
来大连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结对帮扶的大连学校为他们开通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就业渠道。大连海洋学校校长卢芳野介绍,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驾驶、轮机管理、邮轮乘务等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就业起步年薪10万元左右,有利于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稳定就业,特别适合贫困县困难家庭脱贫,目前学校已与上海和大连的多家企业建立了输送技能人才渠道。
 职业技术学|看,不一样的世界
文章图片
大连给六盘水送去数控机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贯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对大连市、六盘水市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的“借助大连机床等装备制造优势,帮扶六盘水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有所作为”指示要求,创新职教扶贫协作名牌项目,大连送机床、派教师、强实训、办车间,打造了“装备制造人才培训+扶贫工厂”模式。大连市教育局挂职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郭卫介绍,2018年,考虑水城县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且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水城职校还设有机床专业,两市确定培训中心落户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考虑生产实际相结合,两市将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升级,将数控机床搬迁至水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打造数控机床扶贫工厂实训基地。
“我是见证者,援建装备制造业人才培训中心,对人才培训的升级提档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曹思云说。当初,水城职校的教学机床设备老化,难于满足教学需求。对此,大连市政府副市长靳国卫高度重视,协调发动大连机床厂、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向水城县捐赠价值320万元的数控机床11台(5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数控机床以及1台价值150万元的五轴数控机床),远比教学示范机床更高速、更精密,是生产中实际用到的先进设备。同时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刀具,确保机床能够正常使用。现在,有了先进的设备,按照“厂校结合,以教为主,教学生产两不误”的原则,把学校办到工厂,把车间引到学校,相当于学校招生就是招工,招工就是就业。
现在,由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提出具体教学方案和计划,由水城经开区工投公司负责实训和生产。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扶贫工厂”积极向外寻求订单,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进行零部件加工,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目前已与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札亚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石鑫玄武等开发区园区内企业合作,水城职校288名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其中贫困家庭学生97人)实际操作能力显著提升。曹思云称,“下一步,我们将对接水城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学生参与生产,学校参与生产,优化教学模式,装备制造人才培训向产业链纵深方面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