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与刀》说起:谈学者的日本文化妄想症

作者:风子“日本人无法从其他国家那里得到他们在本国得到的结果 。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令他们‘各就其位’的道德体系在其他国家并不存在 。 它是日本原创的、独有的 。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尽管菊与刀是对武士道精神非常精妙的形象化诠释 , 但《菊与刀》这本书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解析是不够深刻的 , 或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刻 。 但无论如何 , 作者还是清醒地认识到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日本人的道德体系是“日本原创的、独有的” 。 而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却普遍有着一种文化优越感或文化幻觉 , 认为中国文化对当代日本文化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 。 他们不但认为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中国文化 , 甚至会认为 , 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好地传承了中国文化 。 笔者不得不遗憾地指出 , 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妄想症 。 不幸的是 , 大量中国学者罹患了这种文化妄想症 。 中国学者若不能从这种文化妄想症中摆脱出来 , 就永远无法深刻地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明!进一步 , 也无法对中国人引以为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做出正确的反思 。笔者并不否认 , 历史地来看 , 日本文化当然曾经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 这的确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 从曾经的遣唐使 , 到今天日语中依然大量使用的汉字、和服以及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 , 都说明日本文化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 。 毫无疑问 , 语言、建筑、服饰的确是一种文化传承 。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 , 这些现象只是最为表层的文化传承 , 绝非是对文化的本质或内在精神的传承 。 我们也许根本不应将其称为传承 , 而只能说是借鉴或借用 。 只有对内在精神而不仅仅是对物质或外在形式的继承才能被称为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承 。大量使用汉字或保留中国式建筑及衣着风格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吗?那么 , 穿上一身西装就是传承了西方文化或西方文明吗?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就一定能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吗?如果这一逻辑能够成立 , 那我们该如何解释下面这些社会现象呢?复旦大学的一位知名学者 , 穿西装打领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 拥有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还曾经是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 。 但从其一次次在西装领带的映衬下对西方社会的批判和抨击中 , 我们知道他对西方文化和文明那套东西是不屑一顾的 。 他依然坚定执着地热爱着中国文化 。 我们能够认为他传承了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吗?某著名电视台的英语节目主持人 , 不但人长得漂亮 , 而且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说的漂亮 。 但她的价值观却是与美国FOX电视台金发碧眼的美女主持完全相左的 。 她并没有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和文明 。 相反 , 她与复旦大学的张教授一样 , 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批判和抨击着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 同时捍卫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 显然 ,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其流利的英语而认为她传承了西方文化与西方文明 。在当代中国 , 大量的人出国留学 , 会讲英语、会写英语的人也不在少数 。 然而 , 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流利的英语 , 都并不一定能够让他们真正理解西方文化 , 更不要说在内在精神上传承西方文明!相反 ,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人) , 尽管获得了各式各样令人晕眩的洋学术头衔、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 却完全不能理解西方文明的内在精神 。 其内在精神依然是以纯粹的中国文化基因为基础的 , 他们在精神本质上依然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文化人 。 正如那句著名的歌词所表达的:洋装虽然穿在身 ,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因此 , 说一个人 , 或者一个民族传承了某种文化传统 , 决定性的判断标准不是外在形式 , 不是穿了中山装还是西装 , 不是是否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或获得了什么样的洋学位 , 而是看其内在精神本质 。 正是从内在精神本质出发 ,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日本人的精神本质与中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 大和民族以160年前的那场思想启蒙运动和伴随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维新与改革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 彻底摆脱了中国文化的桎梏 , 实现了现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的战略构想——脱亚入欧 。 准确地说 , 在内在精神上 , 今天的大和民族更像是一群黄皮肤的白种人!要知道 , 白种人主导的G7绝不仅仅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成就而接纳日本的 。 如果一位学者在今天还在坚守日本人传承着中国文化这样的腐朽观点 , 他显然罹患着严重的文化妄想症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 , 文化妄想症都是中国文化人思想上一个根深蒂固的顽疾 。 睿智如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也无法幸免 , 他在一次谈话中极为自信地阐述到:“日本人受儒家影响很深 , 一个是儒家讲礼制 , 礼仪之国 。 这个传统在日本和韩国保留下来了 。 第二个是孟子 , 孟子的精神就是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 (孟子说:)男子汉 , 大丈夫 , 舍身取义 , 杀身成仁 。 我不能完成任务 , 切腹自杀以谢国人 。 ”说这番话时的易先生完全意识不到 , 这番看似颇有见地的阐述 , 正是文化妄想症的具体表现 。对于中国文化 , 近代日本人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在其《脱亚论》中极其蔑视地写道:“日本……不幸的是近邻有两个国家……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 , 支韩更为相似 , 此两国的共同之处就是不知国家改进之道 , 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 , 但却视而不见 , 不为心动 , 恋恋于古风旧习 , 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 。 ……如今朝对我日本没有丝毫的助益 , 例如朝的政府仍在实行古老的专制 , 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一个无法律的国家;朝的士人惑溺很深不知科学为何物 , 西洋的学者就认为日本也是一个信奉阴阳五行的国家;支人卑躬屈膝寡廉鲜耻 , 故今日我国之上策 , 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 , 毋宁不与他们为伍 , 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我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 ”面对大和民族现代启蒙之父这些斩钉截铁不留丝毫情面的论述 , 再看看今天日本的社会现实和日本人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 , 我们还有任何理由幻想今天的大和民族依然传承着中国文化吗?结论只有一个:文化妄想症蒙昧了易教授的心智!知名旅日学者蒋丰在其著作《日本的细节》中说:“多少年来 , 我都坚持认为:一个民族 , 一旦敢于下定决心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学习异族的强势文化的时候 , 它的学习态度一定是恭敬虔诚的 , 它的学习精神一定是耐劳刻苦的 , 它的学习行动一定是精益求精的 。 日本民族今天如此精于细节 , 以至我们不得不著书进行叙述 , 其缘由就是他们当年卑微地学习中华强势文化 。 面对着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日本人陷入痴恋 , 尽一切可能地吸吮着、咀嚼着、消化着 , 怎么敢于忽视细节!” “卑微地学习中华强势文化”、“面对着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日本人陷入痴恋 。 ”——这些论断是更加典型的文化妄想症 。 如果考虑到这位学者号称采访过5名日本前首相 , 60多名日本国会议员 , 且被称为“评介日本第一人”这些事实的话 , 笔者不得不做出一个更加悲哀的结论:这位中国学者的文化妄想症已经发展成为脑残 。对于中国人马虎不认真极端疏于细节的精神状态 , 鲁迅与胡适二位思想大师都有着极为深刻的观察 。 而作为学者的蒋丰先生居然能够做出“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细节精神是从强势的中国文化中学来的”这一论断 ,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除了说明中国学者的妄想症已经发展到了脑残的程度 , 还能说明什么呢?鲁迅先生直接了当一针见血地总结到:“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 。 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 , 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 。 ”如果你认真观察当代中国社会 , 你会发现鲁迅的论断完全没有过时 。 在今天的沈阳 , 中国医科大学依然保留着一些当年日本人的建筑 , 这些建筑除了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外 , 一砖一石间依然顽强地体现出日本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细节精神 。 而一条马路之隔 , 就伫立着一些宏伟的现代化建筑 , 尽管竣工不久 , 建筑物的外表等基础设施已经出现了斑驳、松动与变形 , 毫无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细节精神可言 。 不知蒋丰先生对如此鲜明生动的对照会作何感想!胡适先生更是在《差不多先生传》中给出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写:“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但是就有人不这么认为 。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 , 人人皆晓 , 处处闻名 。 他姓差 , 名不多 , 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 你一定见过他 , 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 , 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 他有一双眼睛 , 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 , 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 , 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 他的脑子也不小 , 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 , 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 ”“他死后 , 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 , 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 , 不肯算帐 , 不肯计较 , 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 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 , 叫他做圆通大师 。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 , 越久越大 。 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 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 ”认真思量一下福泽谕吉的论断 , 再认真思量一下鲁迅和胡适先生的观察 , 我们还有底气宣称日本人传承了中国文化吗?“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吗?”我曾经问过一个在日本留学、生活了6年的年轻人 , 他回答道:“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我问 , 他略一思索回答道:“因为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 。 ” 是的 , 人是观念的动物 , 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着观念的不同 , 观念的不同决定着日本人与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人 。 同样 , 西方人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亦不是在外表上 , 而是在思维方式上 , 在内在精神上 。 正是思维方式和内在精神决定了日本人与中国人毫无共同之处 , 这样的事实表明 , 今天的日本人不但没有传承中国文化 , 而且彻底地摆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 这位年轻人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留学生 , 并非知识渊博的学者 。 这说明 , 当一个人没有陷入文化妄想症的泥沼时 , 从事实与生活找到正确答案并不困难 。如前所述 , 历史地来看 ,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传承 。 但是 , 当人类历史跨入19世纪之后 , 尤其是在日本出现了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一代启蒙思想家 , 以及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现代思想的政治家之后 , 历经西方文明思想的百年熏陶和明治维新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引进与确立 , 日本社会已经完全摆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 在精神本质上 , 日本人与中国文化再无瓜葛 。 事实上 , 明治维新的基本战略就是全盘西化 , 被称为明治维新之父的福泽谕吉不但彻底否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 , 而且提出了脱亚入欧全面西化的战略思想 。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 今天的日本 , 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都来自西方文明 。 因此 ,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传承的是西方文化 , 今天的日本人已经彻底摆脱了中国文化;在内在精神上 , 他们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 正如西方人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一样 。 在21世纪的今天 , 如果我们还要宣称日本人传承了中国文化 , 尤其是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 , 我们就在方法论上犯了根本性错误 。 或者直白地说 , 这是一种纯粹的文化妄想症 。 由于方法论错误 , 或者说由于这种文化妄想症 , 中国学者大睁着双眼 , 却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 , 看不清日本早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凤凰涅槃 。 而明治维新正是这一凤凰涅槃的必然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