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梵静|也是官员身后的恩典,宋代佛寺声钟丧俗:既是礼法和信俗的碰撞( 三 )


虽然统治者对丧葬引用佛教仪礼持反对态度 , 但我们依然可以窥见民间对佛寺声钟丧俗的承用和信赖 , 甚至皇室成员崩逝 , 佛钟长鸣 。 此外 , 佛寺声钟具有拔苦、正心的文化功效 , 相比长期占据正统的儒家思想 , 其在对待亡人的温和自然上远胜灭人欲的淡漠 。
另外 , 佛教提出的“浮屠法”火葬虽然与传统儒教提倡的“土葬”相悖 , 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观念相违 , 但因火葬卫生、可以节省土地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朝地狭人多的问题 。
君山梵静|也是官员身后的恩典,宋代佛寺声钟丧俗:既是礼法和信俗的碰撞
文章图片
总结
宋代佛寺声钟丧俗既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正视生死大事方面对丧俗的一次巨大跨越式异变 , 也是其“拔苦”义理与“威仪”天成的精神感化 。
在宋代这样一个封建王朝之中 , 佛寺声钟丧俗从平民化到制度化是必然的转变 。 从佛教自成的威仪到体现皇家的尊贵和官员品级的威仪 , 既是传统礼法和信俗的碰撞 , 也是官员殊荣的恩典 。
皇家把佛寺声钟制度化并垄断 , 借佛教威仪加强皇权威仪 , 从声钟丧俗来体现阶级差异和恩宠殊荣 , 不仅应和了政治权力中天授人权、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 而且也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和佛教信仰的合流互动 。 参考资料:
1.《“拔苦”与“威仪”:宋代佛寺声钟丧俗考论》
2.《宋朝礼与佛教》
3.《佛教对宋朝火葬盛行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