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多数朝代都修过长城,真是为了拦截敌军?它的一些作用很多人不知( 二 )


清朝|多数朝代都修过长城,真是为了拦截敌军?它的一些作用很多人不知
本文插图


时间来到明朝 , 最喜欢穷兵黩武的明武宗曾这样算过一笔账:倘若派出八万明军远征鞑靼 , 出征一年要耗费的军费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万两 , 而且这场战争胜负未卜 , 能不能打赢都另说 。 相对来说 , 翻修长城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 只需征调五万苦力 , 用两个月时间 , 即可让长城焕然一新 , 所耗银两不过百万 。
其实 , 明武宗的算法并不严谨 , 其中 , 还应加入一些“细账” 。 例如:调遣苦力 , 苦力在修完了长城返回老家继续种田 , 还能投入生产 。 相反 , 调遣大军 , 大军在打赢了鞑靼人后没法第一时间解甲归田 , 反倒成为明朝经济的负担 。
此外 , 只要将长城翻修一新 , 长城以南的大量土地就得到了安全保障 , 国家可以号召百姓开辟新耕地 , 这亦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
除此之外 , 笔者认为不用大军远征还有个好处 。
既然要派远征军进行北征 , 就得安排一位军事能力强的大将军 , 这位大将若是个大野心家该怎么办?若倒戈杀回燕京该怎么办?如何保证大将不会拥兵自重着实是个大问题 。 修缮长城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顾虑 , 毕竟 , 只需选几个管着苦力的“工头” , 他们也不会有将军一样的野心 。
这笔账 , 每个统治者都会算 , 这就是他们轻易不北征 , 而是选择翻修长城的原因 。

当然 , 凡事有利弊 , 我们看待这件事的因果还需结合因果 。
过度依赖长城 , 军队就会面临无仗可打的处境 , 士兵们缺乏实战经验 , 一旦到了国家存亡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堪忧 。 从长期来看 , 过于保守的国防政策势必会对军事力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 。 放到现在来看 , 为何美国始终不安分 , 经常四处“挑衅”?就是它保障了自己军事上的领先地位 。
清朝|多数朝代都修过长城,真是为了拦截敌军?它的一些作用很多人不知
本文插图

我们不妨再来讲讲 , 长城既然无法有效防御北方民族 , 那么 , 为何古代统治者们仍固执地修缮长城?
首先 , 长城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挡住来自北方的侵略者 , 但一些“重点路段”上的关隘仍能起到极大的防御作用 。 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容易被攻陷的“路段” , 基本都是些荒僻且不利于行军的地区 , 敌人即便选择这些位置进攻 , 仍需绕很远的路才能抵达经济或政治的要点 , 选择在这些位置进攻基本没有战略意义 。
其次 , 长城的防御对象不止是军队 , 还有国内外的走私分子 。 众所周知 , 中原与塞外自古以来便保持着贸易关系 , 通过与北方民族的贸易双方各取所需 。 不过 , 在某些关键时期 , 中原政权会采取限制贸易的手段 , 对塞外的经济进行控制 , 这种做法有些像现代的“经济战” 。

在交通运输不便利的年代 , 这种限制经济的方式对塞外民族来说是致命的 。 明朝时期 , 明朝统治者就曾对外打过数场“经济战” , 经常会限制国内商人与塞外进行贸易活动 。 没有生意 , 就意味着没有和平 。 明朝统治者不让塞外民族穿丝绸 , 塞外贵族们一定会很难受 。
清朝|多数朝代都修过长城,真是为了拦截敌军?它的一些作用很多人不知
本文插图

那么 , 如何解决呢?
要么在外交上向明朝服软 , 要么就开战 , 这都是明朝统治者所希望的结果 。
那么 , 如何确保“经济战”有效打响呢?
这时 , 长城的又一关键作用起效了 。 虽说 , 长城无法完全防御敌人的军队 , 但防一些偷偷越境的商队或大胆的走私者还是绰绰有余的 。 试想一下 , 在关隘完好的情况下 , 商队的车马根本无法越过高墙 , 走私者亦逃不过烽火台守军的视线 。 只要长城完好 , 对于商队和走私者来说 , 就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