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明代,翰林院庶吉士为何是储相第一首选?他们有何过人之处?
“储相”之称源于明朝 。《明史·选举志》载:“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 , 非翰林不入内阁 , 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 , 非翰林不任 。而庶吉士始进之时 , 已群目为储相” 。
由上可知 , 礼部尚书从来都不是储相的第一人选 。真正算是储相第一人选的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 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 , 非翰林不入内阁” , 自明天顺年间后 , 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 当时内阁首辅多从翰林院词臣中选拔 , 而翰林院的词臣又多从庶吉士选出 。
如弘治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正德朝内阁首辅杨廷和、嘉靖朝内阁首辅翟銮、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嘉靖朝内阁首辅高拱、万历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万历朝内阁首辅张四维、万历朝内阁首辅张位、万历朝内阁首辅朱赓、万历朝内阁首辅方从哲、天启朝内阁首辅叶向高、天启朝内阁首辅顾秉谦、崇祯朝内阁首辅温体仁等等 , 以上这些全为庶吉士出身 。
由此 , 从庶吉士在内阁首辅所占的比例来看 , 就可知 , 庶吉士作为储相第一首选的说法实为不虚 。
那这里就有人问 , 庶吉士到底是干嘛的?为何从这里能走出明代那么多的内阁首辅人物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 , 我们就来谈谈“庶吉士”那一二事 。
所谓“庶吉士” , 就是明朝翰林院内的一个短期职位 , 明时多从新科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而出 , 多为文学俱佳者 , 为皇帝近臣 , 负责起草诏书 , 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 , 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
明代“庶吉士”选拔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 , 据黄佐的《翰林记·庶吉士铨法》所载:“庶吉士之选始自洪武十八年乙丑 。上以诸进士未更事 , 欲优待之 , 俾观政于诸司 , 俟谙练然后任之 。其在本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者 , 采《书经》‘庶常吉士’之义 , 俱改称为庶吉士 , 其在六部及诸司者仍称进士云” 。
洪武十八年 , 朱元璋为了锻炼新进进士的政务处理能力 , 于是就让他们前往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 , 名曰“观政” 。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署等近侍衙门观政的进士就叫“庶吉士”, 而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观政的进士则称“观政进士”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洪武时期 , 庶吉士是从进士中选拔而出 , 主要是服务于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 。所谓“近侍衙门” , 就是专门服务于皇帝 , 随侍皇帝的衙门 , 这些衙门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职位、权力普通不大 , 但对皇帝的影响特别大 , 多为皇帝亲信之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从这里 , 我们就可以大概明白为何明代的内阁首辅多为庶吉士出身 ,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待在皇帝身边的时间长 , 为皇帝所熟知 , 所信赖 , 而内阁首辅执掌帝国中枢 , 若是有异心 , 则势必会威胁到皇帝的统治 , 因此这个职位若不是皇帝信任的臣子 , 一般是做不了的 。而此时 , 曾长时期陪伴在皇帝左右的 , 才学又很高的庶吉士自然就成了内阁首辅首选对象 。
当然 , 在洪武时期 , 对于庶吉士的选拔并不是经常性的 , 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三十一年 , 明朝一共开了六次科举 , 但只有二次科举进行了庶吉士的选拔 , 一次就是在洪武十八年 , 另一次则是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 这一年解缙、黄金华等被选为“中书庶吉士” , 也就是在中书署观政的庶吉士 。除了以上两次 , 之后的四次皆无庶吉士产生 。
明代对于庶吉士的选拔和培养真正开始成制度化的 , 是在永乐二年(1404年) 。这一年 , 朱棣“复命于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 , 俱为翰林院庶吉士” , 从二甲进士中选出六十余位才学过人 , 及善书法者为庶吉士 , 进翰林院学习 , 此称为“馆选” 。自此明代选出的庶吉士 , 不再前往中书署、承敕监等近侍衙门 , 仅前往翰林院学习 。
推荐阅读
- 蹇义|重庆掌故丨他是明代重庆人“第一高官”参与策划北京建都
-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
- 明朝|明代老年人的休闲生活都是怎样的
- |明代之前没有棉被,古人是怎样度过寒冬的?老祖宗太有才了
- 诸子百家|关照与帮助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明代书法家
- 太监|一桩明代的校园霸凌事件,造成了东林党的惨败,明朝国运的颓衰
- 明朝|徽商何以在明代崛起?经商有道,盐业成为其壮大契机
- 文史博览|游山玩水搞科研:明代文人为何对科学考察游情有独钟?
- 倭寇|明代中国的倭寇和当时的日本浪人什么关系?
- 明朝,太监|明代贤相之首的杨士奇为何晚年失节,纵容宦官王振专权,国家衰落